董書恆最近就對江西贛州府的一件事情大為光火。這件事情到退後連內閣都站出來道歉。
新官上任的副相左季高還專門去了一趟江西處理後續事宜。
江西的水系發達,贛州更是地處贛江的源頭,境內有多條支流水系極為適合建造水電站。
而且此地多山少地,百姓貧困,一直飽受匪患之苦。匪患總是和貧困相伴而生。而這種因為自然環境造成的貧困又是最難根除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將百姓異地安置。
江西行省也早就準備將山中百姓遷出。因為復興軍一支重視移民工作,能夠成功說服百姓遷移也是地方官府的政績,地方官府對遷民這件事情還是非常重視的。
上猶江位於贛州西南部,此處群山環抱,地質條件穩定,就是一處建水電的好地方。
水利部的勘察隊已經到這裡實地勘察過,確認了建造水壩的位置。
劃定了一個需要遷移百姓的範圍。
蒲家村的人大都姓蒲,他們世代居住在上猶江畔,是當地的一個大族。
這次整個蒲家村全部都要遷移出去。
官府只是說會加倍補償他們土地。但是並不知道會遷到什麼地方去。
因為只要參加了移民,官府會負責他們遷移期間的吃住。
但是所有的人都要服從統一的調配。
為了照顧那些地主,富農,原本是地主,土地較多的,遷移之後補償的土地也較多。
無地、或者少地的百姓則會按照標準配給土地,當然這個數量也不少。
所以移民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是絕對有利的。但是對地主就不是那麼友好了。
因為地主雖然能夠獲得更多的土地,但是他們手下沒人了。
他們剝削的是人,而不是土地。
蒲氏的家主蒲鼎山是蒲家村最大的地主,在上級委派村長之前,整個蒲家村都是他說了算。
鎮上委派了村長之後,背地裡也是他說了算。
他自然是不想遷徙的,遷走了以後,他去使喚誰去。蒲鼎山是個有文化的地主,他知道那些遷到東北的大地主都要以及僱傭人手種地,那裡根本就沒有佃農。因為大家都有土地。
所以他打死也不想搬走。他想發動族人來集體抵制遷移。
不過要做到這點,他必須要有充足的理由說服族人支援他。
於是他就抓住了祖墳這個事情不放。
另外,這次並不是沿江的村落都要遷移。因為官府的遷移計劃是根據今後堰塞湖的範圍來確定的。
蒲鼎山很快就發現了這一點可以利用起來,為什麼大家都是沿江而居,有的村子要遷移,有的就不要遷移?
這些山村之間本就有矛盾,這個事情在族人中傳開之後,大家自然憤憤不平。
蒲鼎山找到了鎮上的官員,鎮上只告訴他們這是水利勘察的人劃定的區域。
這樣的解釋並不能讓蒲氏族人信服。
他們又找到了縣裡,縣裡給出了今後水庫蓄水後的地圖。
整個蒲家村都將被淹沒。
好了,這就又勾出了一個新的問題。
蒲鼎山終於引出了一個新的矛盾點出來——蒲氏的祖墳將被淹沒。
正是這件事情讓蒲氏族人都團結到了蒲鼎山的身後。因為蒲鼎山告訴族人,遷移祖墳,今後蒲氏後人都會收到先祖責罰。
所以即使官府當即表示願意對蒲氏遷墳進行補償。蒲氏族人仍然不同遷移,他們就是不給便宜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