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實際上還是走的淮海軍產銷一條龍的路子。
“你們這裡的窯工都是哪來的?”
“哦,此處本就有一座官窯,我們接手這裡的時候窯工都還在。”
“窯工的待遇,一定要提上去,這算是技術工種,可不要跟朝廷一般苛待窯工。”董書恆叮囑道。
“嗯,總統還請放心,都是按照我們的慣例在做。”
董書恆點了點頭。
在滿清,窯工也屬於賤籍。
明明每年出口陶瓷,給清廷帶來了大量的白銀。可是朝廷就是不知道對窯工好一點。
沒有盼頭,人又如何能夠發揮出創造力呢?
多少年了,中國的陶瓷工資停滯不前。
“回頭你們打個報告給商務部,讓他們從景德鎮那邊派幾個大師傅過來交流一下。你們這裡也可以派人去景德鎮那裡參觀。”
景德鎮可是瓷都,是國內陶瓷領域的帶頭大哥。
淮海軍接管景德鎮以後,整合資源,建立了一個陶瓷的研發中心。
形成了以淮海軍直屬的陶瓷公司為首,多傢俬營陶瓷公司共同發展,共同競爭的局面。
這是一種良性的狀態。現在景德鎮已經試製出骨瓷。歷史上正是骨瓷的出現,讓中國的陶瓷出口大大下滑。
骨瓷晶瑩剔透,而且還堅固,比較符合西方人的審美,尤其是適合做為餐盤使用。
而華夏國內的市場則更加追捧華麗。
至於西邊和北邊的牧人,他們還沒有那麼挑剔。大部分牧民用的還是陶器。
董書恆覺得商品好不好全在於顧客的需要。滿足客戶需求的才是好東西。
“總統,如果可以這樣那就太好了。”王宏鳴聽了董書恆的話眼前一亮。
他們井陘產的陶瓷品質一般,走的是低端路線。
客戶多是平民百姓,還有北邊的蒙古韃子。
景德鎮的陶都名聲,誰人不知。要是能夠得到指點,那就再好不過了。
最好自己手中的師傅能夠學到幾手絕活,到時候他們井陘這邊的瓷器要是也能揚帆出海就好了。
這年頭,最賺錢的還是海貿呀!
“你們太行也是淮海軍的體系,況且井陘屬於北瓷一脈,跟景德鎮交流是一件相互促進的好事兒。”
董書恆是這麼想的。不過王宏鳴覺得自己這邊是純粹在占人家景德鎮的便宜。
此時眾人已經進了縣府。這個縣府也就是兩進而已,前面是縣政府的辦公地點。房間不多,一間屋子裡有五六個人擠在一起辦公。
後面的房子是宿舍。很多工作人員是從江蘇派過來的,在此處無家,所以大家都是住在宿舍之中。
董書恆在井陘不會呆得太久,午飯過後就會離開。
所以他沒有去休息,而是在王宏鳴的辦公室坐著,一邊喝茶一邊聽取王宏鳴彙報井陘縣的基本情況。
“總統,我們的井陘縣現在一共管轄七個鄉鎮、一個礦區。”
“目前人口一共七萬六千四百人。其中有一半集中在西北面的礦區。其中有三萬多人是一年來從直隸逃來的流民。”
“全縣共有耕地十萬六千畝,其中兩萬三千畝是今年新開墾的土地。糧食方面勉強能夠自己自足。”
“全縣的主要收入來源於開採煤礦和石灰礦,還有燒製瓷器、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