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井陘這個名字一般,這裡四周都是高山,中間一片平地就像一口井一般,眾人彷彿置身井底。
據《太平寰宇記》記載,周穆王東巡狩獵時,來到此地,看到“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陘”,故名“井陘”。
井陘縣城不大,但是外牆明顯修整過。而且董書恆看了出來,是用水泥修整的,甚至城中的街道都用水泥硬化過。
董書恆看向徐嶽,問道:“你們這裡的水泥廠產量很大?”
徐嶽連忙說道:“是的,總統,您看北邊那片大山,那裡是井陘的重要礦區,這裡盛產石灰、煤炭和大理石還有陶土。”
“所以我們這裡建了好幾座水泥廠,不過都不大。但是就近取材,成本很低。”
董書恆知道了,這裡生產的水泥要是運到江蘇,未免太遠,而這東西在清軍控制區也不是很好賣。所以大部分只能自己消化。
這山間修路用壘土的話,要不了多久就會被雨水衝的坑坑窪窪,用水泥就好多了。
反正這裡都是石頭山,碎石的取材非常方便。
嗯,不需要遠距離運輸就能搞出混凝土,不錯。
站在縣城往四周看去,能夠看到連片的麥田。這裡也能種冬小麥。
這片田地,也是天地間僅剩的一片綠色。
大隊人馬到來,讓住在城內的百姓,忍不住駐足相望。
董書恆他們下船的時候都換上了太行縱隊的黑色軍服。
所以百姓們並沒有慌亂。
這些人早已經對太行縱隊的管轄產生了歸屬感。
僅僅是稅低這一點就能讓百姓歸心,更不要說太行縱隊進駐以後,推出的種種惠民政策。
兩千多人進城後,直接開進了城內軍營。
駐紮在城內的二團士兵在營門後列隊歡迎。
一個穿著便服的中年人小跑著上前。
“歡迎總統大駕光臨井陘縣,屬下井陘縣長王宏鳴。”
“王縣長,你好。”董書恆打招呼道,跟他握了個手。
王宏鳴這個縣長,董書恆自然認識此人以前還有秀才功名,但是家中卻貧困潦倒,沒錢繼續讀書科舉。
後來被淮海軍聘用,算是比較早進入淮海軍的軍政府。
不過他現在絲毫看不出有書生的樣子。他的面板黝黑,握手的時候,能夠感覺到他的手心佈滿了老繭。
董書恆被王縣長帶到縣軍政府,也就是原來的縣衙。那裡的條件比軍營這邊好一些。
徐嶽就在軍營這邊幫著安排警衛團修整。尤其是這些戰馬,需要喂料休息。
董書恆帶著魏玉祥以及內衛跟著王宏鳴一起向邊上的縣衙走去。
井陘縣就兩座城門,一條街道貫通東西,站在東門抬頭就能看到西門。
確實很小。
街兩邊有些店鋪。其中最多的就是賣陶瓷的。
見到董書恆在張望,王宏鳴趕緊解釋道。
“總統,我們井陘縣盛產陶土,陶瓷是我們一項重要產業。”
“不過淘窯都在北山礦區。縣城這邊的店鋪相當於展示區。我們這邊的陶瓷產品主要還是賣給長城公司,由他們賣到北方各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