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仿仿看,別愣著啊,快點,快點。”
周凌指著許清宵的落名,催促道。
而陳星河卻愣在原地。
嘶!你讓我仿師弟的名字?師父,你欺人太甚了吧?我陳星河哪點不如許清宵?
“師父,你讓我仿師弟的名,我不幹。”
“他許清宵是人,我陳星河也是人,他許清宵是你的學生,我陳星河也是你的學生.......但我陳星河尊師重道!”
“師父,把戒尺收回,我寫!”
陳星河本來滿腔憤怒,可看到周凌取出戒尺後,當下話鋒一轉,老老實實坐在桌前開始落名。
此時此刻,陳星河心中無比憋屈。
有朝一日龍得水,定要長江水倒流。
念頭過後,陳星河拿起書籍,遞給周凌道。
“師父,寫好了,您看看可以嗎?”
....
對比周凌家中的熱鬧。
此時此刻,京道上,卻顯得異常平靜。
千里馬疾馳。
躺在馬車當中,望著一張張請帖,許清宵靜靜地思索一些事情。
再有不到一天的時間,自己就要到京城了。
去了京城,第一件事情不是面聖,畢竟面聖是需要等皇帝召見自己,自己主動過去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見各位國公。
安國公、齊國公、信國公、李國公、還有徐國公,一共有五位國公邀請自己過去坐一坐。
第一個肯定是要去安國公家中,畢竟安國公在朝堂幫了自己不少,無論出於任何目的,自己必須要過去感謝。
齊國公和信國公,早些日子已經邀請過,這次又發來請帖,也不可能不去。
至於李國公和徐國公,許清宵未曾接觸任何,只是這次送來了帖子罷了。
大魏王朝一共有九位國公,拋開最開始的六公,後面的三位國公,都是跟隨武帝北伐贏得的地位。
這三位國公分別是,盧國功,恆國公,越國公。
也是這三位沒有給自己發來請帖,沒有發來請帖許清宵倒不覺得不受尊重,反而這是常態。
再者若是真發來了請帖,同時被九位國公青睞,也不是一件好事。
別看都是武官,可武官也分細小勢力,如今抱成一團為的是什麼?為的不就是北伐嗎?
畢竟盛世文官,亂世武將,若能北伐,他們也可以為後代子孫建立更多功勳,也可以讓後代子孫去建立功勳。
自大魏建國初始,只有三個國公可以世襲罔替,可如今過了幾百年,這三位國公後人全沒了。
自此國公爵位,都不能世襲罔替,後代人層層遞減。
武將爵位,靠的就是打仗,太平盛世那就是文官天下,所以這幫武將集合在一起,圖謀的是什麼?
北伐功勳罷了。
當然也有仇恨在其中,這一點不可否認,可更多的還是功勳,一旦兒孫有了功勳,老一輩的人也就可以安心走了。
最起碼五代不會有任何差池,這也是為何武將們非要主張北伐的原因,涉及到他們的根本利益,哪怕明知道不適合北伐,可還是堅持。
但北伐能不能成,現在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問題,自然武官集團要做好兩手準備,一手準備是可以北伐,那就去建立功勳,一手準備是不可以北伐,就必須要做好方方面面的考慮了。
所以得到九位國公的青睞,並不一定是好事,沒了北伐,這武官直接的利益爭鬥也會瞬間暴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