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許清宵明意的一瞬間,眾人先是驚愕,緊接著是有些不服。
後來有一位真正的大人物開口,將許清宵認定為朱聖一脈的大敵。
但這位大人物神龍不見首尾,他高高在上,如坐雲端,看不上許清宵自然是常態。
可問題是,眾人還是有些不解,有些困惑,尤其是後面,許清宵立言之後,有諸般異象加持,更是得到天地認可。
這下子讓眾人沉默了,得天地認可,就意味著自己不能訓斥許清宵不尊天意,忤逆聖人了。
畢竟天大於聖,換句話來說,許清宵所做的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而正明大儒方才所說,完全給眾人一個新思路啊。
是啊,你許清宵得天地認可,我們得承認,承認你的確是大才,承認你是個讀書人,也承認你的地位。
可這不代表,我就承認你的立意是對,承認你的立言是對。
就好像佛門與道門一般,爭吵了多少年?你能說佛門是對的嗎?你也不能說佛門是不對的。
只能說你的想法是對,但你的方向錯了,亦或者你其中某些東西有問題,不適合天下文人,這樣一來就是很好的爭辯之地。
既可以爭,那一切還好,他們儒道最擅長的是什麼?不就是爭辯?要不是佛法有些稀奇古怪,往些年的時候,道佛之爭他們都可以去參合參合。
“我等明意。”
眾人紛紛點頭,算是明白。
在場眾人都是七品之上,已經明意,明朱聖之意,所以他們對朱聖是狂熱的崇拜,不只是他們。
天下讀書人,有多少尊重朱聖?有多少讀書人將朱聖奉為心中唯一真神?而且儒道便是這樣,只要明意之後。
那麼就算是徹底明悟,誓死追隨朱聖,無法撼動,若是撼動,那就證明你根本就沒有明白朱聖之意,而你就要重新修行了。
聽到眾人回答,正明大儒面容十分平靜,隨後繼續說道。
“至於異象之說,天縱奇才之說。”
“吾為天地大儒,三歲識字,五歲作詩,十歲入儒道十品,半年內踏入九品,一年內踏入八品,同年明意。”
“六十年前,吾證天地大儒,亦有異象,天花亂墜,聖賢誦經,此番異象,弱於許清宵否?”
他緩緩開口,詢問眾人。
此話一說,眾人這才回過神來,是啊,眼前這位正明大儒,放幾十年前也是震古爍今之才。
也被譽為千古之奇才,甚至不要說這位天地大儒了,坐在前面的七位大儒,哪一個不是天才中的天才?
他們年少之時,何其風光?一紙定山河,文章重千斤。
能成為大儒的,沒有一個會差,每一人都可著書,甚至個別幾個,受天下文人敬仰。
就好比嚴磊大儒,他所著法嚴治國策,也是絕世文章,不過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只不過人們喜歡忘記過去罷了。
見眾人不語,正明大儒繼續開口道。
“所謂異象,本為資質,資質越好,異象越強,許清宵有大才,如吾方才所說,這不可不認,但能成就大儒者,皆有不尋常之處,他許清宵是大才,勝過吾等或許是。”
“可他勝不過聖人,謹記,吾等並非是因己,而是因聖,並不是因為吾等不願接納大才,相反吾等更願意接納許清宵這般大才。”
“只是許清宵誤入歧途,吾等既為朱聖門徒,也尊朱聖之言,給予許清宵機會,勸他回頭是岸,勸他放棄不良之意,他不敬朱聖之意,乃是他不懂朱聖之意。”
“這是吾的意思,也是上面的意思,若許清宵願棄當下之意,成為朱聖門徒,過去種種,一筆勾銷,吾等也願為他立像十年,也算是彌補他棄意之傷。”
正明大儒如此說道。
在他認為,許清宵不是逆聖,畢竟天地認可,若對聖人不敬,也說不過去,所以將矛頭轉向許清宵不懂朱聖之意。
而眾人應該給許清宵機會,只要許清宵願意,便可來大魏文宮好好學習朱聖之意,從而捨棄自己的立意立言,雖然這樣做對儒道修行有大壞處。
可也願意為你立像,受天下文人敬仰膜拜,這樣一來的話,也算是一個天大的彌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