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更是犀利。
【學生以為,古今往來,千百王朝,皆慕千秋萬代,然滄海桑田,王朝替換,為天地常理,更換之因,九成於民,國窮則民亂,民亂則生變,變而改天命】
許清宵第三段開頭,已經不是用詞犀利這麼簡單了,甚至可以說是膽大妄為。
以歷代歷朝的更換為基調,來形容當下的大魏,但出發點卻極其直接,幾乎沒有任何修辭手段,說出王朝替換之根本原因。
是啊,古往今來,王朝被推翻幾乎九成都是因為帝王昏庸,國家體系混亂,百姓吃不飽飯,叫苦連天,最終引來民變,而後有人順天而行,推翻舊朝,立下萬世之新朝。
前面三段,是許清宵的開場白,闡述觀點,引據經典,確定立場。
那麼接下來的內容就是解決辦法了。
你提出問題所在,那麼你就必須要解決,不然的話提問題誰不會提?
罵皇帝那個文人不敢罵?
罵了你就要提出解決辦法,無論好壞,你可以提出來,如果真的是良策,這頓罵皇帝捱了。
如果提出來的解決方法不怎麼樣,最起碼你用心了,這頓罵皇帝忍了。
如果你提出方法不解決,那皇帝就只能解決提出問題的人了。
而解決方法,許清宵早已經有了準備。
他的解決方法很簡單。
想要讓國家富裕起來,就得讓百姓先富起來,而想要讓百姓富裕起來,只有一樣東西可以做到。
銀行。
沒錯,就是銀行體系,而且是國家為主體的銀行。
如果許清宵穿越到的世界,是唐宋元明清任何一個朝代,許清宵絕對不會提出銀行這個設想,原因無他,三個問題絕對無法解決。
第一,監管問題。
第二,山寨問題。
第三,通貨膨脹。
但在這個世界,許清宵昨日研究了一天,發現銀行體系在這個世界簡直是神器一般的存在。
讓儒者來監管,儒道入品者,皆有品行,若搜刮民脂民膏,無需他人出手,天地也不容之。
所以監管問題可以得到極好的管控。
山寨問題,那就更不要說了,這個世界有仙道,想要製造防偽銀票簡直不要太輕鬆。
換句話來說,有山寨能力的絕對不缺錢。
最後的問題就是通貨膨脹,這個問題更好解決了,通貨膨脹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濫發亂印。
以儒監管。
就算天子想要印錢也不行,你要是非要印,那也不是不行,所有儒生文臣第二天撞死在你金鑾殿,看你印不印?
你要想擺爛?那我閉嘴,反正最倒黴的肯定不是大家。
許清宵的解決辦法,就是銀行。
大魏有錢莊,但這些錢莊十分古板,存放銀兩還要收你保管費,而且收取的還不少,並且各府的錢莊互相不流通,南豫府的就只能在南豫府用。
去了別的府,你還得找票販子換取當地銀票。
一旦跨了郡,找票販子都沒用,極其麻煩。
想到這裡,許清宵下筆如有神,他將銀行這個設想丟了進去。
洋洋灑灑寫了數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