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立北京大學的規模不大,甚至可以說很小,看起來簡陋。
門口寫著校訓:實事求是,探索真理。
這就是崇禎要改過來的。
大明朝的讀書人一個個都像神棍一樣,都是嘴炮王者,鍵盤俠鼻祖。
而21世紀的新中國的意識形態則簡單多了,就是實事求是!
崇禎進了國立北京大學的校門,在裡面轉了一轉,對方正化說道:“這裡可以容納多少人?”
“回稟陛下,現在目前可以容納300人。”
300人?
“可以,隔壁的軍事學院要儘快修建。”
“是!”
“宋應星和徐光啟呢?來了麼?”
“奴婢去瞧瞧。”
不多時,方正化就回來了,說道:“皇爺,兩位大人都已經到了。”
“快叫進來吧。”
徐光啟和宋應星快步走進來,道:“臣參見陛下,不知陛下駕到,讓陛下久等,有罪。”
“都免禮吧,今日朕叫你們來,就是聊聊別的事,不必拘謹。”
“謝陛下。”
崇禎帶著他們二人進了大學堂,道:“你們看這裡如何?”
兩人面有疑惑。
崇禎道:“朕給你一個農業大學的配置,以後所有的農政院的官員從這裡提拔,一定要選拔對農業更加了解的人。”
“陛下,這……他們沒有功名,恐怕……”
“農政院的官員特例,當然,朕不是說隨便就可以提拔,也要經過考試,考題就由你二人來出。”
徐光啟道:“陛下,此事非同小可。”
“徐愛卿,你是種過田的,你對農業十分清楚,很多官員根本就不懂,讓不懂的人去管理,怎麼可能管理得好,朕就是要讓懂的人來做他擅長的事情,只要能從地裡種出更多的莊稼,讓老百姓吃上飯,怎麼有用就怎麼來。”
徐光啟當然會種田,他的《農政全書》裡就記載了許多農業方面的知識。
皇帝說的沒錯,現在很多大明朝官員不懂種田,但地方上的田政和水利都是那些官員在管,就造成了啥也不懂,就乾脆啥也不做的局面。
“陛下聖明。”
見徐光啟和宋應星沒有說什麼,崇禎繼續道:“來,隨朕來見兩個人。”
徐光啟和宋應星繼續跟著皇帝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