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校長,現在場地有了,明天開始咱們開始著手第二步計劃吧!”
“你說說看,張老師。”
“明天你組織強壯的勞動力,把現場這些木頭全部都搬到村裡木匠家裡,把附近村子裡的木匠一起叫過來,可以開始打造桌椅門窗了。剩餘的所有人,拿上鐵鍬、鋤頭,開始修路,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打通村子到外面的道路,這樣挖土機能開進來,拖拉機也能開進來,不然後期我們的水泥、磚頭和大件物資不好進村。你看前期我購置的東西,都是大家用摩托車拉著或者抬進來的,太浪費人力物力和時間了。韋校長,我的支教生涯只有一年,每天都很珍貴,咱們不能浪費,對嗎?”
“可以!我現在就去操辦!”
第二天天剛矇矇亮,韋校長的聲音就在附近幾個村子裡響起來了:“天亮幹活啦!”
昨天四妹燒的飯菜不錯,把大家的肚子填得飽飽的,每個人還領到了50元的工錢,大家早就盼望著開始幹活了,聽到韋校長的聲音,幾個村子的村民趕緊起床,過來開始幹活。
不能不說錢的力量還是很大的,張小兵粗略算了一下,昨天各個村子來幹活的人有一千多人,雖然飯菜加上工資,每人的成本在70元左右,一天下來就花費了七萬元,但是整出了六十多畝的土地,這筆錢折算起來非常值得!要知道,這是全靠人力幹出來的成績。
難怪毛主席說過最著名的一句話“人多力量大”!
現在,張小兵要藉著這股力量,把道路這個硬骨頭也啃下來!
要致富先修路,這是誰都懂的道理,也是目前建造學校遇到的最大的問題。
村子原本沒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才有了一條小路。但是這條小路最多隻能通摩托車,以後要建造學校了,推土機必須要進來,運送磚頭的拖拉機也得進來,沒有路,怎麼能行?再說了,以後村裡還要致富呢?說不定還有很多農產品要發展,道路不通怎麼搞?
昨天晚上,張小兵給肖子軒打了個電話,把這裡的情況跟他說了,把自己的想法也跟肖子軒說了。肖子軒非常支援張小兵的想法,提出來修路的錢也讓集團去解決,但是被張小兵否定了。
“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子軒,你們出的錢已經夠多了,不要你們再投入了!”
“哈,這才多少錢?對我們來說九牛一毛!”
“不是的,子軒,我跟你商量,是想借你們的影響力,看能不能在龔州市的商界搞個募捐活動,發動你家裡的關係,爭取大家都支援一點?扶貧不單只是你們集團的事情,也不是你肖子軒個人的事情,得集合大家的力量,這樣事情會辦得更好!”
“你這個提議可行,小兵!這樣吧,我給你一個承諾,你不是要修路嗎?五百萬夠不夠?如果夠了的話,我給你承諾五百萬的額度,如果商會能達成捐贈最好,達不成我把剩下的都補上,你看怎樣?”
“我看行!”張小兵激動地說道。看來關鍵要用到錢的時候,還是肖大公子靠譜!
有了錢自然就有了底氣,上午給孩子們教好當天的功課後,張小兵馬上找到了韋校長,把這個好訊息告訴了韋校長。
韋校長一拍大腿:“所以還得靠你,張老師!有了錢咱們天大的困難都能扛得住!”
兩個星期的時間過去了,一條嶄新的大路呈現在村民們的眼前:這是一條雙向四車道的水泥路,從村子裡筆直通到了山的外面。由於水泥路筆直打通,甚至比原來張小兵乘坐拖拉機的下車點還要靠近山腳,從道路的盡頭往下一段路就來到了碼頭。
道路的修造其實很簡單,村民們分為兩組,一組在前面挖路,一組在後面用摩托車帶回來的水泥澆路,基本上路挖到哪裡,澆路的工作就到哪裡,這就是人多的好處。
張小兵看著還有一點路就到碼頭了,也不吝嗇這點錢,一併就把這段路給澆上了水泥。這樣,從碼頭物資上岸後,可以用拖拉機或者麵包車一直拉到了村子裡,時間不過十多分鐘!
新路的建造驚動了整個縣城,水泥硬化好後,鄉里在村子舉行了隆重的剪彩儀式,縣城和鄉里的主要領導幾乎全部都過來出席剪彩儀式。這些過來的領導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麼短的時間裡,張小兵帶著的鄉親們,是怎麼能夠造出這樣一條平整的水泥路的!
張小兵、韋校長和鄉親們用血紅的眼睛、長滿老繭的雙手和臉上淳樸的笑容告訴了領導們答案。
公路剪綵的那天晚上,村子裡舉行了儀式。
村子很怪,雖然村民們家裡都普遍貧窮,但是貧窮不代表他們不開心。按照村子的慣例,每三天就是一個小節,每星期必有一個大節,一到過節,家家戶戶都把家裡能拿得出來的東西都搬出來,喝酒的喝酒,吃肉的吃肉,唱歌的唱歌,跳舞的跳舞,整天大家都不用工作,吃完了喝足了回家睡覺就是。
張小兵剛來的時候不習慣,他覺得這幾個村之所以貧窮,跟這個節日太多是有關係的。
“每天,這裡的人們都想著過節,誰還有心思去發展經濟生產?所以貧窮的地方,之所以貧窮,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張小兵在跟呂子龍打電話的時候,是這麼跟呂子龍說的。
呂子龍笑笑不置可否。
但是韋校長卻反對張小兵的這個論斷。他說:“人們富裕了能幹啥?還不是為了衣食無憂?能開懷一笑?別看現在咱們這裡窮,可是大家開心啊!這種開心是有錢能換來了嗎?你以後帶領大家致富了,無非也就是大家臉上的笑容多一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