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下來後,孩子們很快就熟悉了張小兵的教育方式,學習的自覺性提高了很多。
孩子們的學習習慣形成後,張小兵的工作開始有點空餘下來了,他開始著手去選址建學校了。這段時間,他每天都會向呂子龍報告支教的情況,呂子龍告訴張小兵,肖子軒已經跟家裡談好了,肖氏集團願意把今年扶持兩個希望小學的資金全部都投向勇為小學,這樣張小兵手上可以用的資金將達到兩百萬!前期的工程款五十萬,等到集團財務走完流程就會打到張小兵的賬戶上。
張小兵興奮地跟呂子龍說:“隊長,太感謝您和子軒了!您說,要是龔州市的其他集團也像子軒他們家裡的一樣,都結對精準扶貧,咱們很快就將迎來全面脫貧了!”
呂子龍也笑著說:“現在的形勢不就是這樣嗎?以前國家領導人說過,允許一部分人透過辛勤勞動富裕起來,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現在咱們就走在這條路上了啊!小兵,你過去支教,不僅要帶著大家勞動致富,關鍵你還得從小孩子培養起他們融入到新時代中國熱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程序中,把授人以魚變為授人以漁,這才是你支教的最終目的,明白了嗎?”
“我明白了!”
“錢的事你不用過多擔心,就現在咱們手裡的這點錢,支教工作肯定沒問題了。我和子軒商量過了,過段時間,我們站裡將和肖氏集團組成一個聯合考察團到你那邊實地考察,看看到底有什麼發財致富的道路,協助你把鄉親們的經濟搞上去!”
“那太好了,隊長!什麼時候過來提前告訴我一聲,我得派車去接你們呢!”
“好好好!”
手裡有了資金,工作上有了空餘,張小兵和韋校長就張羅起蓋學校的事情了。
按照上次選定的地址,張小兵跟韋校長到縣裡的幾個部門走了一圈,教育局、農業局、規劃局、建設局等等,走訪了縣裡的領導們,把建設勇為小學的事情向縣裡的領導進行了彙報。縣領導對於勇為小學建設的事情非常關心,而且給予了大力支援,所有的審批手續都一路綠燈。幾天的時間,批文就拿到了。
回到村裡,張小兵讓韋校長在村裡顯著的位置貼了一張告示,大致的意思是,縣裡同意建造勇為小學校區了,地址就選定在村子外面的松木林裡,現在迫切需要做的有兩件事。
第一件,村裡的勞動力可以帶上自家的工具到松木林裡伐木,按照伐木的數量,到韋校長這裡領取補貼。松樹伐好後,削去枝椏,統一交由村子裡的木匠打造孩子們的書桌、凳子、床板、門窗等。
第二件,力氣不大的婦女老人等,帶上自家工具參加修路,把村子通向外界半山腰拖拉機停靠點的路打通,要做到可以開進來拖拉機,甚至挖土機。
同樣,參加勞動的人,都可以到韋校長那裡領取工資。
而四妹一家,則又多了一筆生意,那就是確保參加勞動的人全部的早餐、中餐、晚餐和夜宵。
張小兵為了趕進度,鼓勵參加勞動的村民,如果身體允許,晚上最好也乾點活,這樣大路能早點修好,為後期蓋學校打好基礎。
錢有了,也就不差那點夜宵錢了。
既然夜宵都有著落了,村民們又怎麼會吝嗇自己的那點力氣呢?在這幾個村子裡,村民們最富足的就是自己的力氣了,最欠缺的就是錢了,現在張小兵願意出錢,要買他們最廉價最富足的力氣,村民們就非常高興,非常積極。
從告示貼出去的第一天開始,村民們就在議論紛紛,不知道張小兵的這張告示是貼在牆上給他們看的,還是會落實到位。直到四妹在自家大院門口把香噴噴的包子、稀飯擺放上去後,村民們才知道,張小兵不是鬧著玩的,他是要動真格的。
於是大家紛紛回家拿過來鋤頭、釘耙、籮筐、扁擔,朝著松木林就進軍了。就連腿腳不便的老奶奶老爺爺,也手裡拿著鐮刀過來幫忙割草。
村裡人實在,幹起活來半點不偷懶。第一天工作結束,一半的松木林已經被放倒了,韋校長和張小兵站在幾十畝的空地上感慨,要是每天這些村民們都有如此熱情,這哪裡還會是貧困村呢?
第二天,松木林全部的樹木被放倒了,老爺爺和老奶奶們把地上的草割掉之後,整整齊齊的一大片空地就出來了。
孩子放學後,張小兵和韋校長拿過來標尺一量。
乖乖,竟然有將近六十畝地。
“這地方,我看蓋三四幢教學樓加上學生宿舍都夠了。”韋校長心滿意足地說道。
張小兵笑著說:“韋校長,格局小了吧?這麼大的一個地方,哪裡就只會蓋教學樓呢?”
“張老師,你有更好的想法?”
“韋校長,咱們可以探討探討。咱們手裡有了錢,對吧?有錢就可以辦事,對吧?辦事就得辦得漂亮,對吧?既然要把這事辦漂亮了,那我可就不單隻把這塊地只作為學校來謀劃了。我的設想是這樣的,首先,教學樓、教師宿舍這肯定得蓋,這是必須品;學生午休的地方也得蓋;圖書閱覽室、食堂,這必須得有吧?升旗臺、運動場,這必須得有吧?其他學校裡所有有的設施,我覺得咱們都得有!除此之外呢,我還有個想法,那就是把學校擴建為村裡的文體中心。”
“村裡的文體中心?”
“對!你看這幾個村,一到晚上,啥活動沒有,村民們在家不是看電視就是打麻將,這樣的環境,對村子以後的發展能有幫助嗎?沒有!所以,我想新學校建成後,白天對學生開放,晚上對村民開放。開放什麼場所呢?學生的體育場,我準備給它增加功能,一個是舞臺。洋溪鄉不是活動很多嗎?會跳舞唱歌的人也很多啊,那麼我們給大家搭建舞臺,晚上邀請鄉親們過來載歌載舞,不僅可以增進鄉親們的感情,而且豐富大家的業餘文化生活。等到有條件的時候,我們組織縣城的文藝小分隊過來表演,或者電影院過來送電影下鄉,你說呢?”
“這個主意好!”
“學校的操場也開放!現在城市裡,大爺大媽們不是都喜歡跳廣場舞嗎?咱們村裡沒有場地,所以大家都集中不起來。等到我們的操場建成後,讓大家過來跳舞!適當的時候,咱們成立一支業餘的舞蹈隊,到縣城甚至市裡參加比賽,你說呢?”
“這個主意更好!不過我提個建議,是不是可以把村子裡的年輕人組織起來,到操場上進行訓練呢?你們不是警察嗎,可以教給他們一些基本的動作技能,等於給他們軍訓一樣,這樣村裡的二流子會減少很多,年輕人整天窩在家裡玩手機,也可以適當鍛鍊他們的體質。”
“韋校長,你的這個提議太好了!我完全贊同。第三個開放的場所是咱們的圖書閱覽室。要致富先修路,這件事情咱們已經在幹了,但是思想上的道路,現在還修不好!咱們把學校的圖書閱覽室建設好了之後,可以採取更加先進的閱讀方式,比如網上課堂,比如直播課堂,這些課堂是年輕人比較喜歡的學習方式,這樣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會很高。把年輕人的思想道路打通了,他們才能接續發展,脫貧不單只是現在的脫貧,還要防止返貧。只有等到村子裡年輕一代成長了,他們成為致富的帶頭人了,村民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脫貧。”
“張老師,你說得太對了!”韋校長感慨地說道:“你的這些提議,不僅格局很大,而且非常新穎,非常適合我們村子的發展。最主要的是,你的這些想法是建立在經濟的基礎上的,只有你們過來了才能實現!比如現在這個學校的修造,如果光是靠著喊喊口號,哪個村民願意出來?我在這裡當校長几十年了,我哪年不是喊破喉嚨說要教育好孩子?根本就沒有效果!當年我教的第一批孩子現在已經早為人父人母了,他們還不是繼續走著過去貧窮的道路?不就是因為我沒有錢投入到學校裡嗎?我倒是真想改變現狀,可是張老師,我那點小工資,也就養活自己一家人而已......”
“韋校長,這就是問題所在!其實村民們倒也不是真的沒錢,他們幾十年的積蓄,多少會有一些的,只不過,修建寺廟,他們願意拿出來,修建學校,他們就不願意了!這說明什麼問題?說明他們的思想道路不僅沒有修好,而且非常頑固!我正是因為看到這點,所以我覺得要帶領大家走致富的道路,還真需要把大家的思想疙瘩解開,在農村裡跟殘餘的迷信思想、封建思想來一次鬥爭!我剛才忘記說了一點,我還要在學校最顯眼的地方造兩個建築,一個是黨旗與黨徽,一個是國旗與國徽,以後每到七一建黨節和十一國慶節,我都要舉行隆重的升國旗儀式,要讓村子裡的所有人參加儀式,增強大家的愛國愛黨感情!韋校長,等到新學校建成後,不管我還在與不在,你得答應我,每週一早上,一定要讓孩子們參加升旗儀式,可以嗎?”
“我答應你,張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