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更遠處,那些沒有史家風範包袱的史學愛好者們更是雙眼放光的下筆連連,短短時間竟已寫就了半卷華章!
在短短一刻鐘的時間裡,不知多少條或是慷慨激昂、或是妙語連珠、或是少兒不宜的小道訊息被編造而出,又會在幾十幾百年後被史官採信,成為載入正史的一段佳話。
沒人知道。
中軍大帳內的嬴成蟜沒有被醍醐灌頂後的豁然開朗,也沒有被劍刃威脅後的羞惱後怕,更沒有剛穿好下裳的賢者姿態。
有的,只有連著好幾個酒嗝。
“嗝~”
又打了一個充滿酒氣的嗝,嬴成蟜接過卦夫遞來的山楂梅子陳皮醒酒湯,仰頭灌入腹中。
“呼~”
吐出一口滿足的白霧,嬴成蟜暈暈乎乎的說:“慄相不愧是混跡燕國官場一生的老臣。”
“酒量果真雄厚!”
“本將竟是險難敵之!”
卦夫笑道:“慄相之所以能千杯不醉,不過是因良駒遇伯樂、賢臣識明主,情不自禁、欣喜難耐,故而貪杯不願醉而已。”
嬴成蟜也笑道:“慄相如此,本將亦然!”
“西板峪一戰,慄相慘敗而逃,令得本將對慄相多有鄙夷,以為慄相不過是託其父威名方才有幸為上卿。”
“雖有些才學,但卻不過爾爾。”
“然!昨夜長談過後,本將方才知慄相雖出身將門,其才卻不在沙場,而在於內政。”
“其對燕地民生民心之瞭解並其所獻之定北策,更是令得本將大開眼界。”
“下次再見慄相不知會是何夕,本將焉能將如此大好時光用於酣睡?”
“可惜本將不善內政,只能靜聽慄相分享,卻無能加以評判。”
“慄相他日若是有幸歸秦且不吝上卿之位,本將可將慄相上薦王兄,由王兄論斷。”
帳外所有人都在猜測慄恪究竟用了什麼方法、說了什麼話語才讓嬴成蟜甘願率軍調停此戰,二人又為何僵持了一日有餘。
然而真相卻遠沒有那麼曲折離奇。
慄恪:君上!臣深知燕國國庫之虛實,亦知遼西遼東二郡之地產,以糧、布向秦求和之後,燕國力已疲敝,臣以為可令燕獻黃金三百斤,粟五百萬石分三年還清,布五十萬匹分兩年還清,駿馬萬匹分兩年還清,以請君上調停此戰!
嬴成蟜:此酬甚重,本將恐燕難擔負,亦恐代趁燕疲敝再攻燕,據聞高夷(非朱蒙所建的高句麗政權,而是含古高句麗族在內的拜熊圖騰複合民族。)地之參頗有幾分上黨參之神韻,可以高夷參抵扣黃金布匹。
慄恪:君上仁義!臣當諫燕王,東逐高夷,盡奪高夷之參以獻大秦!
嬴成蟜:倒也無需過激。
慄恪:萬望君上以大秦利益為重!
嬴成蟜:既如此,便有勞慄相了。
慄恪:若君上不棄,可喚某子釋!
只是短短七句對答,便決定了燕國的生死存亡!
餘下的時間裡,嬴成蟜與慄恪沒再聊此戰哪怕一個字。
嬴成蟜閒話家常、拉近關係,順便教導慄恪應該如何排兵佈陣、抵抗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