慄恪更是早已為此次會面籌謀已久,將燕國的風土人情、地形糧產等關鍵資料以及其對大秦治燕之際施政思路的想法盡數相告。
足足十三個時辰,二人暢飲暢聊不曾停歇,這才導致離開軍帳時的慄恪一副身體被掏空的憔悴模樣。
卦夫沉吟片刻後,認真的說:“由此可見,非是燕國無賢才,而是燕王無慧眼,更無能助賢才展露其才!”
嬴成蟜慨然頷首道:“偌大燕國,怎能無賢才?”
“慷慨悲歌之地,豈能無義士?”
“只是燕王已失民心,方才使燕國備顯凋敝矣!”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這句話沒有半點毛病,但也只能用來說金子。
因為真金的生命無上限,可以靜靜等待發光那天的來臨,但人的壽命是有上限的。
不知多少人才直到壽元耗盡,也等不到他發光發熱的那一天!
可這是人才的錯嗎?
這是制度、官吏和君王的錯!
嬴成蟜心頭惜才之情愈濃,吩咐道:“此湯味甚美,八夫,汝親持一壺贈與慄相。”
“再留家兵五人照料慄相,待到明日日初,必當喚醒慄相,勸說慄相儘快回返燕王身側。”
“此次功勞,必當由慄相牢牢抓在手中!”
八夫當即拱手領命,卦夫也聞絃音知雅意,自側邊取來了嬴成蟜的甲冑。
由著家兵們披掛著甲,嬴成蟜闊步走出軍帳。
慄恪早已被他自己的家兵抬回營帳休息,但燕國使臣團們依舊眼巴巴的等在帳外。
迎著一雙雙期待的目光,嬴成蟜自卦夫手中接過長戟,沉聲開口:“本將平生所願,便是天下和平、戰亂不存、生民富足!”
“然!”
“代國先裹挾燕、齊二國攻我大秦,又不顧代地萬民哭嚎之聲,不理內政、不賑天災,於齊王請降、燕王求和之際裹挾數十萬不堪戰亂之苦的青壯悍然向嚮往和平的燕國發動突襲。”
“代王殘暴不仁、好戰求戰之舉,致使百餘萬黎庶飽受戰亂之苦,家破人亡!”
“本將不忍視之!不忍聞之!不能縱之!”
“傳本將令!”
“明日平旦(3:00)造飯。”
“日出(5:00)拔營。”
“全軍北上,止戰求和!”
求和,可以是割讓疆域、贈與糧草布匹為代價去求。
也可以是打到敵國跪在地上求!
嬴成蟜一令即下,三軍將士齊呼: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