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
三天後,廖子坤離開了獅館,後面再也沒來。獅館的氣氛低迷了幾天,但大家還是照常訓練,接商演。
獅館有人離開不是常事,但也不是沒有,舞獅人最適合的年齡是十六歲到二十八歲,很多人過了這個年齡,訓練節奏和體力這些跟不上,慢慢也會選擇放棄舞獅。
像廖子坤一樣家裡不支援,全靠一腔熱愛支撐自己舞獅的也不是少數,櫟城雖然是座“獅城”,但很多人學獅也只是出於興趣,不會真的把這個當謀生的差事,舞獅比賽雖然有獎金,但單靠這個想獲得富足的生活是很難的,所以舞獅人大多都是兼職。
但是永越不一樣,自從創館以來,秉持的一貫風格就是入門弟子首先必須保證,要以舞獅為主,不允許兼職。只有全心全力把重心放在練獅上,才能把獅子舞好,舞活。所以相比很多同期創立的其他獅館,永越獅隊的人數比較少。
廖子坤的離開不會讓獅隊的人停下腳步,但無疑給他們心中一直平靜的湖面投下了石子,誰也不知道,明天因為某種原因離開的,會不會是自己。
方達還是會每天來獅館,即使沒有搭檔,也會一個人練習。
幾天後,嚴春來找到郭勝,說自己想練獅,他可以和方達搭檔。
當時郭勝和徐竟思,李延玉和黃青陽剛一起去商演回來,正把木球和一些其他獅具搬到器材室。聽了嚴春來的話,郭勝先看了一眼李延玉。
“大師兄,延玉哥,我知道你們的顧慮,”嚴春來說,“可練獅哪有不受傷的,而且現在我們接商演和參加比賽,也不表演‘通天塔’這種危險節目了,我爸其實也一直挺想讓我舞獅的,你們就讓我上吧,要是我不行,我還回來打鼓。”
“這事兒我做不了主,你還是問延玉吧。”郭勝邊說邊把獅被放好。
“你先和方達配合著練一段時間,能成的話,以後就你倆搭檔吧。”李延玉說。
“好,我待會兒就去找他。”嚴春來過來,攬住李延玉的肩,說,“謝了,哥。”
“要是把獅子舞成病貓,以後你就老老實實當鼓樂手,別想其他的了啊。”李延玉半開玩笑地警告。
“你等著,下次出去比賽,我肯定能出大力。”嚴春來拍胸脯保證。
李延玉笑笑,把人推開:“那就下次比完賽再說——走走走,去找你的新搭檔訓練去,別擋著我們搬東西。”
晚飯後,李延玉和黃青陽在後花園陪大毛玩,憋了一天,黃青陽終於在此時問出了心中的疑惑:“師兄,之前為什麼不讓春來師兄舞獅?”
李延玉把玩具球奮力一拋,大毛立刻跳著追了過去,他說:“你知道春來的父親一直癱瘓在床吧。”
黃青陽點點頭,突然心中冒出一個想法,他問:“是因為舞獅嗎?”
李延玉點頭,說起了往事。
嚴春來的父親和李肅年輕時都在永越舞獅,他們的技藝都是跟著李延玉的祖父學的。那個時候人們請舞獅比現在還要頻繁,很多動作也比現在難度大,而且視覺上更刺激。比如獅子邊搭長凳邊往上爬,最高能搭七八米。還有北獅通天塔的“五子登科”節目——搭十幾米高的“通天塔”,四周綁上繩索,塔頂插上旗幟,五隻獅子沿著繩索爬到塔頂,然後在上面做直立、舉高等動作,以高、難、險、奇著稱。
舞獅人很少會在正式表演中出錯,但私下練習受傷是不可避免的。
大年初一開始,家家戶戶燃鞭炮,舞獅子,慶新年。嚴春來的父親就是在初一表演前,練習“五子登科”時,從快爬到頂的繩索上摔下來,好在撿回了半條命,可惜下半身摔癱了,再也站不起來。
此後,家裡人堅決不同意剛開始練獅的嚴春來繼續下去,除了他父親,堅決不讓嚴春來停下。老一輩的舞獅人覺得,舞獅是傳承,舞的是人的精氣神。摔了、跌了是學藝不精,更應該加強練習才是。
嚴父已經舞不了獅了,家裡必須得有人站在臺上,套上獅頭,舞起獅子。好在嚴春來從小就喜歡舞獅,不顧母親和姐姐的反對,在父親的支援下繼續學舞獅。
李肅親眼看著天天一起練獅的隊友從高處摔落,從此再也舞不了獅子,這給他帶來了不小的沖擊。所以李肅沒讓嚴春來舞獅,讓他做鼓樂手去了。
以前嚴春來也提過不少次,說想舞獅,但都沒得到同意。如果不是廖子坤離開,李延玉或許也會拒絕他。只是,嚴春來再次提出那一刻,他想,或許哪一天,不止嚴春來,獅館裡的人都像廖子坤一樣身不由己,不得不放棄熱愛的舞獅事業,那至少在離開前,他希望每個人都能做自己想做的,套上獅頭,披上獅被,舞一回獅子,成為自己心裡想成為的那隻獅子。
聽完李延玉說的故事,黃青陽沉默良久,大毛叼著球回來,一直在他旁邊來回轉,等他陪自己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