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倧是一個依靠政變上位的國王,他原本是光海君李琿的侄子,隨著建奴的崛起,光海君李暉拒絕援助明朝、秘密傳書建奴的行為導致眾叛親離,於是武人李曙及申景禛(李倧表舅)決定發動政變,推翻光海君。
在天啟三年三月十二日夜二更,政變計劃正式啟動,政變成功後,李倧登上王位,大赦境內,是為朝鮮仁祖,這場政變也就被稱為“仁祖反正”。
李倧在在“反正”之後立即派李慶全出使明朝,通報“反正”之事,並請明朝皇帝冊封他為朝鮮國王;而明朝卻認定其為篡位,延宕不予冊封。
在朝鮮使臣的懇求和駐紮朝鮮境內椵島(皮島)的明將毛文龍的幫助下,明朝從“聯鮮制奴”的戰略考慮出發,決定批准仁祖的冊封。天啟四年(1624年)四月二十日,仁祖從歸國使臣那裡獲得了明熹宗的準封聖旨,翌年六月初三日由明朝使臣太監王敏政、胡良輔主持冊封典禮,仁祖在國內的合法性也得以確固。
李倧是一個親明派,所以在海州大捷以後,他就第一時間向崇禎皇帝表示祝賀,並且參加了崇禎五年十二月份舉辦的獻虜大典。
雖然謝景林的身份不高,可是他卻代表著程世傑前來朝鮮,所以,他受到了李倧的熱情款待。
在四月十六日晚宴期間,李倧向謝景林提出,由於建奴近期蠢蠢欲動,希望可以請求遼東總督程世傑增援朝鮮。
所謂的建奴蠢蠢欲動,只不過是胡二奇麾下的建奴騎兵在沿著鴨綠江、圖們江縱馬狂奔,就這個假動作,倒是把李倧給嚇住了。別看明軍打建奴非常輕鬆,可問題是,朝鮮的軍隊太菜了。
簡直就是戰五渣,李倧實在是缺乏安全感了。
謝景林故作為難道:“增兵朝鮮不是不行,只是不方便!讓寧海軍將士們客居朝鮮,寧海軍將士會思鄉心切,難免鬧出亂子,程大人準備將駐朝鮮總兵力,增加至一萬兩千人馬,可問題是這些將士家屬一旦隨軍,這就是五六萬人,對於後勤補給的壓力太大了。”
謝景林說的也是實情,畢竟遼東幾乎沒有秋天,一旦入秋,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大幅度降溫,甚至九月份下雪是屬於正常現象,一旦下雪,那就無法轉運糧食。夏天倒是容易,可問題是,夏天也沒有糧食。
去年一場大仗,原本不富裕的遼東,現在存糧已經非常緊張了,現在程世傑還向江南買糧呢。
李倧也感覺謝景林說的是實情,如果讓朝鮮承擔寧海軍的給養問題,一萬兩千人馬的軍隊,倒是可以負擔得起。朝鮮再不濟也是一個不小的國家,人口上千萬呢。
可問題是,加是隨軍家屬,那就有些頭大如鬥了,朝鮮的地盤不少,可問題是,耕地面積卻不多,而且朝鮮也要養自己的軍隊。
李倧有些急了。
但是,漢城府尹金自點卻是經驗豐富的官吏,他從謝景林的話裡聽出了潛意思,難辦,不代表不能辦。
金自點拉著謝景林問道:“謝先生,天朝軍隊如何才馳援?”
謝景林道:“除非換一種方式!”
“何種方式?”
謝景林指了指鴨綠江和圖門江流域的地形道:“這裡是大明與朝鮮的交界處,如果在此設立一至兩衛所,把土地分給衛所兵屯田,這樣以來,既不用負擔將士們的給養,也可以防禦建奴,豈不是一舉兩得?”
金自點也感覺這個提意不錯:“不知謝先生以為哪裡作為天朝軍隊的衛所?”
謝景林並沒有第一次要茂山,而是點在了輿圖上的明川郡,當然,朝鮮所謂的郡,大體相當於大明的縣吧。
明川郡除了中部和西部有一些山地,大部分割槽域反而是明澗川、漁郎川沖積的平原,擁有耕地差不多相當於三四百萬畝。
金自點搖搖頭道:“此地不可!”
李倧甚至對於咸鏡北道並沒有太多印象,他最大的印象就是咸鏡北道山多,幾乎沒有平地。
最終,經過朝鮮君臣的討論,他們決定把茂山送給程世傑。
可問題是,謝景林卻不同意:“王上,大明作為宗主國,絕對不會佔藩屬國的便宜,雖然會寧、慶源、鍾城、慶興、穩城、富寧、山僉再加上現在的茂山鎮,共計八鎮,還有皮島、濟州島,可朝鮮的土地,大明不能白拿。”
“要不就以八兩銀子相贈!”
李倧的想法是,有大明在北邊擋著建奴,他就可以放心睡大覺了,如果南邊的倭寇再來,大明爸爸還會收拾小矮子們。
謝景林搖搖頭道:“八兩銀子太少了,這會讓天下人看大明的笑話,要不這樣,每地一萬兩銀子,共計十萬兩銀子,算是海國公買下來的,用來安置寧海軍的將士!”
就這樣,謝景林花了十萬兩銀子,買下了朝鮮會寧、慶源、鍾城、慶興、穩城、富寧、山僉、茂山,共計八個鎮共計一萬四千八百餘平方公里的土地。
是的,沒錯是十萬兩銀子,如果說皮島花一萬兩銀子有些小貴,那麼濟州島和茂山那就太廉價了。
雙方正式簽署協議,程世傑正式成為皮島、濟州島的島主,另外這八鎮也成了程世傑的私人領地。
當然,這十萬兩銀子,並不是直接以銀子支付給朝鮮國的,而是以武器裝備,不過這些裝備的價格,就非常低了。
比如長槍,實際成本四兩多銀子,那就賣了五兩銀子一支,共計一千支,除此之外,還有橫刀三兩銀子,共計一千柄橫刀。程世傑還非常大方地送給了李倧這個藩國王一千套鎧甲,給朝鮮裝備了一支三千人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