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項任務執行起來並不容易,因為陳慕武不是在英國就是在瑞典,那裡都是西洋人的地盤。
而且陳慕武無論是在劍橋大學還是在斯德哥爾摩,他都享受國寶級的待遇,想要派在歐洲的本間D去接觸他並不容易。
所以特高課繼續指導駐歐洲各國特W機構的工作,讓他們在歐洲國內遴選本的物理學留學生,企圖讓這些人去接觸陳慕武。
可是這個辦法實行起來,依然面臨著方方面面的困難。
其一是雖然本在歐洲學物理的留學生人數不少,但是因為歐洲的人排外,再加上本留學生的水平不行,他們都不是物理學圈子裡面最頂尖的那一批,想要找到一個能打進陳慕武學術社交圈子裡的合適人選比較困難。
卡文迪許實驗室倒是有過一個叫做清水武雄的本留學生,而且還是在陳慕武之前第一個進入到世界最頂級物理學實驗室的亞洲人。
他在卡文迪許實驗室裡主要從事的工作,是改進威爾孫教授發明的那個雲霧室。
但壞就壞在這個清水武雄,在大正11年就離開了英國回到了本。
而陳慕武則是在1923年,才進入到了卡文迪許實驗室,兩個人之間沒有任何交集。
呃,或許還是有一些交集的。
那就是清水武雄離開了卡文迪許實驗室之後,接手他的工作,繼續改進雲霧室的是布萊克特。
再之後布萊克特成功改進了雲霧室,而陳慕武也用這臺雲霧室做成了許多物理學實驗。
幸虧陳慕武在到達英國之後,沒有一直囿於劍橋大學這一畝三分地,而是時不時地就在歐洲進行學術交流訪問,才終於讓本人找到了接觸陳慕武的機會,也就是在1924年陳慕武第一次去哥本哈根的理論物理研究所那次。
見到了陳慕武真人的仁科芳雄,一方面是想從他身上找到些好的科研點子,另一方面又想起來此前本駐丹麥的公使館給他們下達的任務,所以開始別有用心地同他接觸了起來。
看上去,特高課給駐歐洲的這些本使領館的任務是成功了,因為仁科芳雄確實在同陳慕武的交流當中,獲取了一些有關物理學以及工業上的資訊。
他還聽從了陳慕武給出來的專業建議,把自己學業上的重心從研究新興的微觀物理,轉移到了比較成熟的低溫物理學當中來。
因為據陳慕武所說,超導這個低溫物理學現象不但容易出成績,而且將來的成果對於國家的工業發展來說很有幫助。
陳慕武確實沒有騙人,仁科芳雄也確實很快就在超導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發現。
先是陳慕武找到了元素單質中超導臨界溫度最高的鈮金屬,其臨界溫度在9.2開爾文。
而後仁科芳雄受到陳慕武和他日常交流當中的信件啟發,也找到了鈮-氮化合物“氮化鈮”NbN,其超導臨界溫度在15.6開爾文,幾乎比金屬單質的臨界溫度翻了一倍。
而且仁科芳雄所找到的這種氮化鈮,算是物理學家們目前能夠找到的超導臨界溫度最高的材料,過了幾年時間都沒能打破。
這足以說明,在超導物理學的研究當中,本處在全世界最領先的位置上。
而仁科芳雄憑藉著自己的這項功績,作為一個剛剛從歐洲學成歸國的小字輩,在回到東京帝國大學之後,破天荒地拿到了早已籌集好的經費,組建了帝國大學物低溫物理實驗室,以幫助日本繼續保持在低溫物理學界的先進地位。
但是,除了仁科芳雄的超導物理學這一點之外,特高課再難從陳慕武身上獲得其他的情報。
他們也曾經試圖透過仁科芳雄的這條線聯絡陳慕武,希望能派本的留學生進入到卡文迪許實驗室,在陳慕武的身邊工作。
後者在覆信之中對仁科芳雄的請求表示歡迎,表示只要有本留學生能夠進入到卡文迪許實驗室,那麼他就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對其提供幫助。
只是問題出在了卡文迪許實驗室主任盧瑟福的身上。
不知道為什麼,這位來自紐西蘭的壯漢,拒絕了所有想要進入到實驗室裡學習工作的本人的申請。
仁科芳雄也曾因為這件事再次致信給陳慕武,後者無奈表示這是因為到來的本人水平不夠,沒能透過盧瑟福的測驗,他自己對此無能為力而感到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