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急的同時,他的腦子仍然保持著清醒:
“還有一種情況,假如雲霧室裡沒有出現氧-17,那也有可能因為體積太大,而被卡在了晶格里面,沒能夠被轟擊出來。
“——到那個時候,我們就要想想其他辦法,看怎麼去檢驗氯化銨中摻雜的氧-17了。”
愛丁頓似乎分析得頭頭是道,而且看他的眼神,好像是在暗示陳慕武別愣神,趕快和他一起去實驗室裡看剩下的照相底片。
陳慕武只能盡力安撫他:“教授,先別急,容我先把手頭的這幾張照片分析完,我們再去實驗室裡看其他的也不遲。”
“我們不是已經找到質子了嗎,還要分析什麼?”
“您請看這裡,”
陳慕武的手指又指向了照片上的另外一條軌跡:
“用剛剛發現的質子作參考,這條軌跡經過我剛剛的簡單計算,他的帶電量應該和質子的帶電量相同,而質量在質子的三倍左右。
“還有這裡的另外一條,它的帶電量應該是質子的兩倍,而質量同樣為質子的三倍左右。
“這應該是兩種不同的粒子,除了前面那個質子以外,也都是在轟擊碰撞反應以後,出現的新粒子。”
陳慕武這次指出來的分別是氚原子核,還有氦-3原子核。
也就是他在裝模作樣計算之前,接過底片後一眼就認出來的那兩種粒子。
“質量為質子的三倍?陳,你沒有計算錯吧?”
愛丁頓可不像陳慕武這樣擁有著上帝視角,相對原子質量為3的新粒子的出現,讓他感到有些困惑。
而且還是一個帶一個正電荷,另一個帶兩個正電荷。
“當然沒算錯,因為我還在底片上找到了最初始的沒有發生碰撞的氘原子核,喏,它在這裡。”
陳慕武的手指又指向了另外一處,“這個粒子的電荷量和質子還有第一種粒子也相同,而質量在質子的兩倍左右。
“這三種帶電量相同,質量比為一比二比三的三種粒子,認為它們質子,氘核和一種未知粒子,便是當前最合理的一種解釋。”
“那伱說這種新的未知粒子應該是什麼?”
陳慕武的話語果然引誘著愛丁頓自然而然地提出來了這個問題。
“相對原子質量為3,所帶的電荷量為一個正電荷,我覺得這是一種氫原子的新的同位素。
“如果說氘當初剛被發現的時候被叫做重氫,那麼按照這個命名方式,這種新的同位素應該可以被稱作超重氫。
“至於應該如何拉丁語將其命名,我不太會拉丁語,所以就不給他取名字了。”
“一種新的氫同位素?”
做實驗之前,愛丁頓只想找到的是兩個氘原子核聚合而成的氮,沒想到居然還有意外之喜。
“那麼這個超重氫是從何而來?
“是因為氘核轟擊到了氯化銨晶體裡面的氫原子,然後發生了相關的聚變反應嗎?
“一個氘核加一個氫核再加一個電子,產生了一種帶電量為1,相對原子質量為3的新原子核?
“這個超重氫的精確質量有沒有辦法能夠測量?
“反應前後時的總質量究竟是增加還是虧損的?”
他在此基礎上一口氣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