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丁頓殷切期盼的目光注視下,明明已經知道了具體結果的陳慕武,還是裝模作樣地拿出了尺子和紙筆,認認真真地測量並記下資料,然後在草稿紙上認真演算了起來。
基本上都是簡單的四則運算,對陳慕武這個做題家來說沒什麼難度。
他手上的動作是筆走龍蛇,臉上的表情卻強裝出十分痛苦。
這讓站在身邊觀察陳慕武和紙上情況的愛丁頓摸不定主意,只能在心中祈禱著自己和陳博士的努力不要徒勞無功,希望能獲得一些正向的結果。
三一學院的男僕早就端來了準備好了的茶水、咖啡和包含有面包、培根和煎蛋的早餐,但兩個人一個在努力計算,一個在努力看別人計算,誰也沒動這兩份早餐,任憑裡面的熱飲的漸漸降到和室溫相同,停止熱交換。
半晌之後,陳慕武終於放下了手裡的筆,皺著眉毛抬起了腦袋。
“愛丁頓教授,恐怕我們還要再回去一趟。”
聽到這句話之後,愛丁頓頓時變得焦急起來:“怎麼了,陳?是這幾張照相底片裡沒有找到你想要的東西,所以必須要回去翻看其他的照片嗎?但是我找到的那些軌跡又代表著什麼?裡面一個阿爾法粒子都沒有嗎?”
“別急,教授,我不是那個意思。”
陳慕武又把那幾張照相底片,沿著辦公桌的桌面推回了愛丁頓的面前。
他一邊伸出手指指點著底片上的其中幾條軌跡,一邊繼續向對面的暴躁紳士解釋道:
“不是沒有找到,而是找到的新產生的粒子有些過於多了。
“教授您看這一條,明顯就是一個質子。
“它可能是氯化銨晶體靶子上的一個氫原子,被加速過後撞在靶子上的氘原子核給從氯化銨中撞了出來;
“當然也有可能是氘原子核撞擊到了其他原子上面,把這個質子從某個不知道是什麼的原子X裡面撞了出來。
“——就像是幾年前布萊克特先生做的那個實驗一樣,他當時是用阿爾法粒子轟擊氮原子,兩個粒子融合變成了新的氧-17原子核,又從裡面發射出了一枚質子。
“我們這個實驗雖然沒有阿爾法粒子,可還有被加速過的氘原子核,而氯化銨晶體中也有氮原子,說不定這兩種粒子也能發生核反應,把裡面的質子給打出來。
“……”
“有沒有另外一種可能?”
一直跟著陳慕武的解釋一起思考的愛丁頓,打斷了他接下來還沒來得及說出口的話。
“那就是被加速過的氘原子核一開始先是撞擊到了氯化銨中的氘原子,這兩顆粒子結合到了一起,變成了一顆阿爾法粒子;
“然後這顆阿爾法粒子又和氯化銨中的氮原子發生反應,就像你說的那樣,結合而成了一顆氧-17,並向外釋放出一顆質子。
“而反應第一步當中的阿爾法粒子,它的本質就是一顆氦-4原子核。
“那這豈不是證明,兩顆氘原子確實能夠發生核聚變,產生一個氦。
“這個反應前後的質量虧損,能夠根據質能方程轉換成大量的能量——陳,我們成功地破解了太陽源源不斷向外功能的奧秘!”
愛丁頓越說越激動,越激動越說,到最後恨不得直接燃了起來。
陳慕武一開始根本就沒想這麼多,他先是從雲霧室的照相底片中指出質子,是為了在後續用質子做對比,來告訴愛丁頓新發現的那兩種粒子,其質量應該是質子多少倍,所帶的電荷量又應該是質子多少倍。
而且他也知道這枚質子的來源,是氘和氘發生核聚變的副產物,生成一個氚的同時,也產生一個質子,
D+D→T+p。
他沒有想到,愛丁頓居然能別出心裁地認為是先生成了中間產物阿爾法粒子,然後透過與氮原子核的核嬗變產生了這枚質子。
陳慕武一時語塞,大腦飛速運轉了幾秒以後,才勉強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可是,教授,我並沒有從這些照相底片當中,發現哪怕一個氧-17原子核的蹤跡。”
“那我們就去實驗室裡剩餘的那些底片裡找找看,看有沒有這個氧-17,一旦發現,不就可以確定太陽當中的能量來源了嗎!”
愛丁頓有些迫不及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