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終究還有自己的工作要做,給陳慕武補課已經是規劃之外的事情,也佔用了額外的時間,所以羅素不太可能有時間繼續深入地研究下去了。
但是,讓羅素推薦數學期刊就沒什麼必要了。
陳慕武不是數學專業的從業者,也不知道那些專業期刊的發表流程是什麼。
而且他能想到當那些期刊的專業編輯,看到羅素推薦的一篇論文作者欄上寫著自己名字時候的表情,以及內心中所想的事情。
這個人是最近風頭正盛的物理學家不假,但是一個物理學家,寫了一篇不是有關微積分的數學論文,而且還要上來就否定當今數學界的無冕之王,偉大的數學家希爾伯特先生提出來的希爾伯特計劃?
那多少是有些不自量力了!
陳慕武估計即使有羅素的推薦,那些編輯們也絕對會質疑論文的正確性。
他們肯定會為陳慕武的論文找多個同行評審,只要能從裡面找到任何一處細小的錯誤,都不會讓這篇論文儘快發表。
這樣一來一回,估計就要幾個月才能讓論文最終發表。
除了一種情況,那就是有的編輯會想不開,想要惡趣味地使論文儘快發表,為數學家們立起來一個靶子供大家嘲笑:“看吧,所謂的物理學家,他們的數學就是這種水平!”
陳慕武決定還是不去數學期刊那裡浪費時間了,乾脆就把論文投稿給皇家學會的《自然科學會報》好了。
反正大家都是自己人,陳慕武又是為會報供稿的大戶,在那上面發表論文更方便一些。
至於說沒有把論文發表在數學專業期刊上,可能不會第一時間被世界上的數學家們看到這件事……
拜託,沒能儘早地讀到論文,只能是他們的損失,而不是他自己的損失。
抱著這種心思,陳慕武把列印謄抄好的論文稿,裝進信封中寫好皇家學會《自然科學會報》編輯部的地址,扔進了劍橋大學的郵筒裡。
之前在卡文迪許實驗室裡,發表有關物理方面的論文,都是由專人定期送到編輯部。
這一方是因為卡文迪許實驗室的實驗人員眾多,而且論文產出量還不錯。
可是這次陳慕武寫的是數學論文,他也就沒好意思再走這個途徑。
就在皇家郵政的郵遞系統,把運送這封信件從劍橋到倫敦的同時,陳慕武在羅素心中的風評,再次變差。
人在學術上取得足夠高的成就之後,就總想著開宗立派,開枝散葉,玻爾如此,羅素當然也不例外。
前者是哥本哈根學派的開創者,後者則是邏輯主義學派的宗師。
羅素心中認為,自己這個水平,再加上陳慕武的聰明勁兒,不說把他培養成維特根斯坦那種青年哲學家中的佼佼者,但是培養出第二個拉姆塞出來,應該沒什麼問題。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自從上次一別,陳慕武已經很長時間都沒再來找自己請教數學和邏輯學上的問題了。
這讓羅素有些寒心。
難道是因為他認識不到邏輯之美,認為這門學科太枯燥無味,所以堅持不下去了嗎?
波斯諺語曾說,誰沒有耐心,誰就沒有智慧。
像陳慕武這種虎頭蛇尾、半途而廢的傢伙,是絕對研究不了數學的,也就只能研究研究物理學了!
可是羅素轉念又一想,陳慕武可比他那個叫徐志摩的同胞好多了。
那個人在多年之前就開始給自己寫信,而且在去年也曾經專門到劍橋大學拜訪過自己,就算是已經回到了中囯,彼此之間也從未斷過通訊。
可是他寫來的那些信中,除了表達對自己的崇拜,表示他在中囯國內幫助宣傳自己的學說之外,就再沒有其他內容。
即使和他聊些數學和邏輯上的問題,也會在回信中被自動忽略。
只是,他既然連數學和邏輯都不明白,又是如何能夠在國內幫忙宣傳自己的學說呢?
在羅素心中,徐志摩的這種行為,別說和曾經虛心求教,嘗試過投入到數學懷抱當中的陳慕武比了,甚至連自己在前幾年到邶大講學時,遇到的那些求知若渴的中囯學生都比不上!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這麼一看,陳慕武這個人也還行哈!
《自然科學會報》編輯部的值班編輯,在收到陳慕武的來信之後,起初並沒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