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陳博士在前幾年交稿的論文,每篇都能順利在本報上發表。
不但能夠順利發表,而且基本上都能在科學界產生不小的反響。
這讓《自然科學會報》這本供多學科發表成果的綜合期刊,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大家似乎都養成了一個習慣,每期《會報》送達的時候,先開啟看看有沒有本學科知名的大家發表了論文,然後再看看,有沒有自己感興趣的論文標題。
現在,很多人都會在這兩個步驟之間再加上一項,那就是看看作者欄有沒有陳慕武,如果有的話,就要進一步確定,他寫的論文是不是本學科方向的。
先是物理學家,然後又多了天文學家,去年再加上了化學家。
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如果陳慕武送來的論文是有關物理學、天文學甚至化學的,那麼絕對是審都不用審,直接發表就行。
畢竟有卡文迪許實驗室的盧瑟福、劍橋大學天文臺的愛丁頓和戴維-法拉第實驗室的老布拉格這三位名師大家把關,基本上就不會出什麼差錯。
只是這一次,陳博士送來的,居然是一篇數學論文?
他又開闢了新的戰場!
也不算開闢新戰場,之前陳慕武就曾經把微觀物理學和數學上的矩陣結合到了一起,開創了一種矩陣力學,又從矩陣力學上發展出了一門叫做量子力學的理論物理新學科。
他是有不錯的數學功底在的。
只是,陳慕武最新的這一篇論文,是不帶一丁點兒物理學的純數學。
他本人應該也是知道這一點,所以在通訊地址上才沒選擇用卡文迪許實驗室,而是用的劍橋大學三一學院。
那需不需要公事公辦,請人審一審稿呢?
值班編輯們討論了一下,最終決定還是要走審稿流程。
雖然陳慕武是現在皇家學會會長盧瑟福最喜歡的學生之一,可是也要保持《自然科學會報》的權威性。
於是專門審閱數學論文的編輯,第一個先看了陳慕武的這篇論文,然後就,倒吸了一口涼氣。
如果這篇論文的結論準確無誤,那麼希爾伯特在四年之前提出來的計劃,就將被全部推翻,這將會在數學界引發一場大地震。
但是如果這篇論文是錯誤的,還被刊登在《會報》上,不但會讓陳慕武受到數學家們的恥笑,也會讓《自然科學會報》的風評也連帶著變差。
編輯判斷不了這篇論文到底是不是對是錯,而且不管是對是錯,這個險他也萬萬冒不得。
因而只剩下一個辦法,那就是請神了。
雖然當今世界數學的中心仍然在歐洲大陸,可英國也有不少一流的數學家。
《會報》編輯部把論文複製了幾份,並把它們按照這些人的通訊地址寄了出去,請求他們幫忙審閱。
論文原件是怎麼透過皇家郵政系統從劍橋寄達倫敦的,其中的一個複製件,就是如何從倫敦重返劍橋的。
收到從倫敦寄來的信件,開啟之後,發現是《自然科學會報》編輯部發來的審稿請求。
羅素剛開始還不以為意,心中甚至還在吐槽皇家學會也不多找一些靠譜的編輯,每次有這種拿不準的論文,都要麻煩自己。
《論數學原理和有關係統中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題》。
標題還算中規中矩。
作者,陳慕武。
原來他並不是放棄了數學,而是因為偷偷在寫論文,所以才不來找自己的呀?
那當初好像有點錯怪他了!
果然數學的魅力非常大,他陳慕武也根本拒絕不了。
誤會消除之後有些開心的羅素,抱著批改學生作業的輕鬆心態,看起了這篇論文的具體內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