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們,除了那個劍橋大學的中囯人之外,我們還收到了哪些提名?”
會議開始之後,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審委員會主席阿爾瓦·古爾斯特蘭德提出了問題。
他是一位瑞典籍的眼科醫生,同時也曾擔任過烏普薩拉大學的光學教授,因為構建了人體眼球的光學模型,而獲得過1911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此人能在青史留名的原因,並不是那麼光彩,多少有些遺臭萬年的意思。
作為一個光學教授,古爾斯特蘭德是以太理論的忠實信徒。
這就導致了他堅決反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正是在他固執地全力抵制下,讓愛因斯坦在相對論提出來後的十幾年時間裡,都不能因為這一偉大的發現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最終不得不讓各位提名愛因斯坦的人曲線救國,以至於愛因斯坦在1922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原因,不是因為因為相對論,而是因為光電效應。
作為一個光學教授,波動說的忠實信徒,古爾斯特蘭德同樣也十分不想肯定光子的存在。
可是比起相對論這個可能會推翻經典力學絕對時空觀的怪物,光電效應他還勉強能接受。
但是在愛因斯坦的頒獎詞裡,古爾斯特蘭德同樣也用了一個小花招。
他只說是愛因斯坦的理論能很好地解釋這個實驗現象,完全忽略了光量子的存在。
現如今,陳慕武已經用陳散射的實驗,作為光電效應實驗的補充,明確指出了光是一種粒子,還給它取名叫做光子。
他的這個行為,完全踩到了古爾斯特蘭德的痛點上。
所以在評審委員會主席心裡,說什麼也不能讓這個中囯人,愛因斯坦的中囯信徒獲獎。
於是古爾斯特蘭德才提出來了會議開始後的第一個問題,盤算著只要有其他的被提名者,同樣有資格獲獎的話,他就絕對不會屈從於眾多提名者的淫威之下,堅決不把今年的這個物理學獎頒發給陳慕武。
“先生,除了這個陳慕武,我們確實還收到了幾份有關其他人的提名。”
“都有誰?”聽到了一個肯定的答覆,古爾斯特蘭德迫不及待地問道。
“巴黎綜合理工學院、法國索邦大學的,亨利·勒夏特列教授,提名了……”
這個人說著說著,逐漸沒了聲音。
“說話呀,勒夏特列教授提名了誰?”
“呃、先生,和前幾年一樣,勒夏特列教授依然提名了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理由是這兩個人發明了電影。”
發現了有關化學平衡移動的勒夏特列原理的勒夏特列,一輩子也沒拿到過諾貝爾化學獎。
但這並不妨礙他作為一個有諾貝爾獎提名資格的人,從1920年開始就一直提名他的法國同胞盧米埃爾兄弟參評諾貝爾物理學獎。
連續提名了三年之後,1923年勒夏特列沒再給斯德哥爾摩方面寄來三篇一律的提名信。
就在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審委員會覺得這位老教授終於偃旗息鼓,鳴金收兵的時候,沒想到他會捲土重來。
如果不給陳慕武這個獎,而是給到發明電影的盧米埃爾兄弟,古爾斯特蘭德覺得這件事情一旦被公佈出去,將會丟死個人。
所以他搖了搖頭,說道:“還有沒有其他的人選?”
另外一位評審緊接著開口發言:
“先生,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前任校長大衛·喬丹,提名了英國劍橋大學的歐內斯特·盧瑟福爵士。”
“理由呢?”
“喬丹先生並沒有給出理由。”
也確實不用給出什麼理由,盧瑟福拿諾貝爾物理學獎才是合情合理,真不知道為什麼早期的諾貝爾獎委員會抽了什麼風,才會把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他。
古爾斯特蘭德有些疑惑。
在他的印象裡,盧瑟福在接替湯姆孫爵士,出任卡文迪許實驗室的主任之後,就逐漸退居二線,把工作重心放到了實驗室的管理上。
再加上古爾斯特蘭德本人是一個眼科醫生,又地處偏遠的北歐,並不是總能很及時地接收到有關物理學的第一手資訊。
他在心裡暗罵了一下這個叫做喬丹的提名人,埋怨他怎麼不把理由也給寫好。
不過古爾斯特蘭德轉念又一想,盧瑟福倒也是個不錯的獲獎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