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秋進行文獻彙報的時候,魏興思也沒有閒著,他坐在辦公桌前操作著電腦。
很快印表機開始工作,嗡嗡作響著。
許秋一開始以為是又有新的文獻出來,結果朝印表機瞥了一眼,才發現是組裡剛剛接收的那篇《自然·能源》文章,被魏興思彩打了出來。
每次課題組自己發表的文章,魏老師都會在文章正式發表,也就是proof(核驗)過後,電子版出來的時候,把文章彩色列印出來,放到辦公室中,以便隨時翻閱檢視。
這次比較特殊,這篇《自然·能源》是週五剛剛收到通知被接收的,編輯還沒有排好版,沒到proof那一步,電子版也沒出來。
也就是說,其他研究者在網上是暫時找不到這篇文章的。
許秋不太清楚魏老師把它列印出來的用意,不過他也沒有太過在意。
至於組裡平常看的其他課題組發表的文章,如果是一般的二區文章,就用黑白列印,如果是高檔次的一區文章,就會彩色列印。
當然,前提是對應的文章是彩色出版的。
不少期刊會向作者收取彩圖費用,如果不交錢,出來的圖片就是黑白的。
就許秋的觀察,像ACS、RSC公司旗下的期刊,大多數電子版的文獻PDF檔案都是彩圖。
而Wiley旗下的期刊,比如AM、AEM,電子版的文獻PDF檔案中的圖片很多都是黑白的。
大概是彩圖費用比較貴的緣故,據說一張彩圖要收費幾百美刀,有的甚至接近1000美刀。
是一張幾百美刀,不是全部加起來幾百美刀,這個費用說實話還是挺誇張的,稱之為搶錢也不為過……
因此,像發表在AM上綜述類的文章,很少有人當冤大頭,基本上圖片都是黑白的。
而綜述類的文章都會有作者的個人介紹,於是,許秋每次看AM綜述,幾個黑白大頭照掛在文章中,總會有一種不太好的聯想……
所幸,許秋髮表的兩篇綜述,一篇ACSEL,一篇《焦耳》,都是彩色出版的,費用他不瞭解,但應該是免費的或者是相對較低。
不過,這兩個期刊的主色調都是綠色的,看起來綠油油的,同樣會有一種不太好的聯想……
許秋講完最後一篇文獻,正打算離開,返回216待機。
這時,外面突然傳來“噹噹噹”的敲門聲。
魏興思中氣十足的說道:“請進!”
房門被推開,兩個陌生的妹子走了進來。
其中一個年齡約莫三十五歲,個子有點矮,大概只有1米6,很有幹練的氣質。
許秋對照他之前得知的訪客名單,推測這位大機率是魏興思的師妹,馬薇薇。
另外一個看起來年齡和許秋相仿,長相比較青澀,有些害羞的樣子,估計是馬薇薇的學生,被帶出來一起見見世面。
魏興思熱情的迎了上去,揮手招呼道:“馬薇薇,你們來了啊,挺快的嘛。”
“剛下高鐵,就直接做地鐵趕過來啦。”馬薇薇笑了笑,隨後落落大方的伸出手。
兩人握完手,魏興思轉身指了指許秋,主動向馬薇薇介紹道:“這是我們組有機光伏團隊的頂樑柱,許秋。”
“年少有為啊,魏師兄之前經常和我提起你呢。”馬薇薇上下打量了許秋一番,也主動向他伸出手,兩人握了握。
馬薇薇的手感,並不是很柔軟,和平常抓學妹小手時的觸覺反饋很不一樣。
許秋內心不由感慨:“歲月是把殺豬刀啊。”
當然,也有可能是長時間做化學實驗、接觸有機溶劑導致的,這個年齡的青椒學者,大機率還是要在一線做實驗的。
“這是我的學生,胡瑤瑤,回國後我才只招到一個碩士生。”馬薇薇簡單的介紹了一下,然後在魏興思的指引下,她和胡瑤瑤一起在會客沙發上坐下。
魏興思主動問道:“現在發展的怎麼樣,回國還適應嗎?”
馬薇薇“嗯”了一聲:“還好,就是回國需要重新搭設實驗室,啟動資金也不多,條件有些艱苦。”
魏興思笑了笑:“慢慢來吧,我這邊也是最近一年多,科研方面才有了起色。”
馬薇薇點點頭:“是啊,萬事開頭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