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正是因為如此,兗州的壓力驟然下降了,即使糧草供應不上,那些在徐州為害一方的青州軍,靠著搶劫,得到了足夠多的食物和錢財,甚至對兗州供應來的糧草都不屑一顧了。
這樣一來,荀彧他們面臨的壓力也暫時得到了緩解,可謂不幸中的萬幸了。
再後來,郭嘉和曹操相繼清醒了過來,並靠著奇謀妙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平定了青州軍的叛亂,就連背後操縱青州軍叛亂的那些人,也只能落荒而逃。
曹軍在徐州重整旗鼓之後,便想要一鼓作氣攻陷徐州城。
只可惜,最佳的時機早已錯過了,即便他們想再孤注一擲的奪取徐州城,也已經來不及了。
此時的徐州,不僅尚有不少兵力聚集於徐州城中,陶謙的盟友們也相繼來到了徐州戰場。
這些進入徐州的軍隊,大部分是陶謙的盟友,他們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解徐州之危。
但這些軍隊之中,有一個諸侯是例外,那就是淮南的袁術。
這個淮南袁家的嫡子,繼承了他父親袁逢的家業,不僅名聲四海皆知,還擁有淮南這塊錢糧富足的寶地。
經過袁家多年經營,如今的淮南,兵多糧足,虎視眈眈,大有吞併鄰州的意圖。
而荀彧他們最擔心的,不是那些可有可無的盟友聯軍,而是這個態度不明的袁術。
以他的兵力,如果這個時候出兵,不論是對兗州,還是對徐州來說,都是一個巨大威脅。
不過相較與曹操而言,陶謙至少還是袁術名義上的盟友,即便他根本不把陶謙放在眼裡,但對他來說,與其攻擊盟友,得到一個背信棄義的罵名,攻打曹操似乎更划算。
所以荀彧他們最擔心的還是袁術會不會在這個時候攻打兗州?
但幸好,身在徐州的郭嘉,用計謀輕鬆挑撥了袁術和陶謙之間的關係,讓他轉眼之間,從陶謙的盟友變成敵人,而從淮南而來的袁術大軍,更是一路攻到了下邳城。
此時駐紮在徐州城外的曹軍,原本是騎虎難下的境地,卻因為袁術突然反戈一擊,攻打起了自己的盟友陶謙,而解脫了出來。
但曹軍雖然擺脫了被追擊的危險,卻還有另一個問題擺在面前,那就是行軍速度。
數十萬人的曹軍大部隊,在這種時候顯得尤為笨重,原因還是那些青州軍。
他們雖然支撐起了這隻曹軍龐大的體量,在進攻徐州的時候,發揮出了數量上的優勢,但在如今撤退之時,卻成為了累贅,拖慢了行軍的速度。
原本青州軍就是由一隻龐大的流民群所組成的。
這群流民們,在青州的時候,就四處劫掠州郡,所過之處寸草不生。
只是後來青州各地的城鎮對於這群流民有了防範,在城鎮外構築起了堅固的防禦,所以沒有攻城器械和精良武器裝備的流民大軍們,在毫無組織紀律情況下強攻城鎮,勢必遭受巨大的傷亡。
並且他們在損失慘重之後,依舊沒能攻破防守堅固的城鎮,這迫使這群流民們,不得不向更遠的地方遷移,而這個目標,正是與青州接鄰的兗州和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