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從各地諸侯混戰開始,徵兵的條件就在不斷降低,從原先的二十三歲,到二十歲,再到十六、七、八歲,總之,越來越年輕的男子被強迫加入到軍隊之中,他們當中許多人,甚至還是未經世事的少年,就不得不拿著兵器上戰場了。
而更可悲的是,一些年老體邁的老人,在兵源極度匱乏的情況下,也要被強招入伍。
這些老人,有的年近花甲,體弱多病,甚至連走路都困難,更別說上戰場打仗了,他們這樣的條件,上了戰場也只是白白送死,甚至還沒到戰場之上,也很有可能死於疾病和勞累了。
但戰爭年代就是這麼殘酷,沒有人會因為同情這些老弱而放棄打仗,除非實在打不過了,不然的話,即便拼到最後一兵一卒,諸侯們也不會放棄戰鬥。
所以往往在一場戰爭結束之後,那個地方的人口便會凋零,十室九空,所剩下的,就只有老弱婦孺了。
兗州在曹操的治理之下,數年之間強盛了起來,不僅經濟富裕,百姓富足,人們更是得到了難得的和平。
但這種安逸的情形並沒有維持多久,由於曹操的父親和家人遭到徐州牧陶謙的部下張闓所殺,所以曹操悲憤之下率領兗州全軍征伐徐州,報仇雪恨。
曹操的行為,雖然合情,卻不合理。
因為兗州雖在曹操和眾多能臣的共同努力下,迅速強大起來,但不論怎麼說,兗州發展的時間不長,因此實力也比較有限,以兗州一州之力,想要征伐同樣是大州的徐州,無疑是危險的,且不說兗州身處中原腹地,四周都是敵人,一個大意,就有可能會被其他諸侯找到可乘之機,不僅報不了仇,就連老家也可能不保。
所以早在曹操下令討伐陶謙之前,荀彧和郭嘉等謀士,就做好了兗州被偷襲的準備,在兗州各個要地構築起了防禦。
而在曹軍出征之後,這些工作便落在了留守在兗州的荀彧和程昱身上。
他們因為秉直而言,觸怒了盛怒之中的曹操,因此下令他們留在兗州,不讓他們
同行。
與之留在兗州的還有剛來到這裡不久的劉曄。
他是郭嘉最好的朋友,從小就認識,並在郭嘉的邀請之下投奔了曹操。
可他才剛到這裡沒多久,就發生了曹操家人遇害,曹操要攻打徐州的大事。
而他作為一個新人,又是郭嘉最好的朋友,如今大軍出征,他本該乘此機會好好鍛鍊一下自己的見識和謀略才對,但沒想到郭嘉卻讓他留了下來。
雖說治理地方他也很在行,但畢竟劉曄和郭嘉所學相同,都是克敵制勝的兵法和謀略,如今大軍出征,這正是發揮劉曄特長,出人頭地的好機會。
可沒想到的是,難得碰上如此良機,好友郭嘉卻主動提出讓他和荀彧、程昱他們一起留守兗州,這等於是白白讓劉曄錯過了一展長才的大好機會。
因此郭嘉雖是他最好的朋友,劉曄本人又本分善良,但碰到這樣的事情時,他還是悶悶不樂。
一轉眼,大軍進入徐州已經數月,這段時間對於兗州的百姓和官吏來說,是相當漫長的幾個月。
因為需要源源不斷地供給前線的大軍糧草和物資,兗州數年間積累下來的資源,很快就被消耗殆盡了。
但此時的曹軍,扔在徐州滯留,遲遲沒有結束這場戰爭的跡象,並且不好的訊息一個接一個傳來。
先是青州軍叛亂,四處屠戮徐州百姓的噩耗傳到兗州,不僅兗州百姓感到驚訝,就連荀彧他們也震驚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