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青州流民將要遷移前,與青州接鄰的各州都做好了防範。
尤其是徐州牧陶謙,視青州流民為洪水猛獸,在青州的流民們還未到達邊境之前,就已經派遣了大軍在徐州交界處駐守了起來。
眼看徐州那邊的態度如此強硬,根本走不通,於是青州流民們不得不掉頭,向兗州的方向而去。
對於這蝗蟲一樣的流民大軍,曹操的探子們很早就得到了訊息,知道他們正在朝著兗州的方向而來。
但不同於陶謙對待這群青州流民的態度,曹操接受了荀彧、郭嘉等謀士的建議,決定接受這一大群的流民,來補充兗州的力量。
此時的流民大軍,因為攻打城鎮時接連不斷的失利,長途跋涉來到兗州邊境之時已經極度疲勞飢餓了。
如今面對早已嚴陣以待的曹軍,他們根本無力抵抗。
因此,當曹操派去使者去和這群流民的首領交涉的時候,很快就達成了協議。
於是曹操為這群流民們提供住所和工具,讓他們得以在兗州生活。
而身體健壯的男丁,則組成了後來的青州軍。
這數以百萬的青州流民加入到兗州後,極大充實了曹操的實力。
在這個戰亂的年代裡,人口就是最大的資源。
但目光短淺的諸侯們,卻完全意識不到這個情況,肆意踐踏百姓們的生命。
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百姓們的怨聲載道,和領地人口凋零。
如暴君董卓佔領洛陽之時,就以殺戮百姓為樂,他所在的那段時間,洛陽周邊的鄉鎮,一度荒無人煙,甚至洛陽也在後來他逃離的時候,付之一炬。
堂堂東漢都城,就這麼被一個殘暴不仁的暴君毀於一旦,直到現在那裡還是一片殘垣斷壁,荒涼不堪。
所以說,懂得珍惜百姓的明君,才會越來越強大,而視百姓生命如草芥的昏君、暴君,則得不到民心,最終會眾叛親離,走向滅亡。
正是因為如此,在這個亂世中,深明事理的明君會越來越強大,而毫無遠見的昏庸無道之人,則會很快消亡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徒留罵名。
而曹操正是懂得長遠之計的明君,他接受了這百萬青州流民,不僅充實了兗州的人口,而且還組建了數十萬的大軍,實力一下躍至眾諸侯之上,僅次於袁氏兄弟。
正是有了這樣的資本,曹操才能長驅直入,踏平徐州,要不是田豐在背後搗鬼,用陰謀詭計使得青州軍叛亂,這徐州早已是曹操的地盤。
但一切好事似乎都在曹操做了這個錯誤的決定之後,與他失之交臂了,不僅一副好牌打得稀爛,就連老家兗州也難保。
呂布的軍隊不知怎麼突然出現在兗州境內,荀彧、郭嘉等人苦心構築的防禦在他們面前形同虛設,他們就好像從天而降般,出現在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