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玉米慶祝一下,新鮮的青玉米,長安李家莊子玻璃大棚出產。
玉米帶著外面的苞葉,沒有經驗的看不出來裡面的玉米長什麼樣。
“小易,老夫先挑,我要這個,不,那個,旁邊的吧,還是要這個。”
畢構指來指去的,最後選擇第一個看上的。
李易用筷子夾出來,放到旁邊的盆裡。
把手在涼水中沾沾,快速地把玉米的苞葉剝下來,一掰,苞葉從根部那裡徹底掉落。
他拿起苞葉甩甩,很快苞葉就涼了。
兩隻手各抓幾片苞葉,在玉米的兩頭握住,一掰,咔嚓聲中,玉米從中間斷開。
趕緊送**葉,熱傳過來。
他拿起根筷子,又用苞葉抓住玉米,筷子在斷口的位置插進去。
連續兩個都插完,遞給畢構:“吃吧!”
“剛柔,沒有其他工具?”張九齡看著那叫一個麻煩啊。
“有啊!但這樣吃才有靈魂,一會兒我吃的時候,還會往下搓玉米粒,看一次能搓多少個連在一起的。”
李易小時候就這麼吃,他吃的是童年、是回憶。
“吃這一穗,不知耽擱多少百姓種在田裡的種子。”宋璟選了一穗後在那矯情。
李易照常操作,根本不接話,有本事你別吃呀!
你知道我動用了多少大棚?過些日子成熟了,正好四月份再種。
如此一年加上大棚,能種兩次,還都是選好的。
等大臣們全選完,李易隨意般地夾起一穗玉米,給李隆基。
苞葉一剝開,露出裡面整齊大小看著很均勻的玉米粒。
“原來能看出來?”李隆基明白:“今年可種多少畝?”
“六七十萬畝放在外面,產量還行,主要是品種本來就不錯,那邊人培育的。
肥料用得好,選育、育種,我都下了功夫的。
咱們專門育種地,還能種二十來萬畝,等到明年四月,就是幾千萬畝種植。
接下來春玉米和秋玉米分時,不佔用其他產糧地,屬於一個補充。”
李易說北方的情況,南方更方便了。
方便到想吃青玉米就吃青玉米,想吃熟的就吃熟的,還能大量製作青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