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想了想說道:“‘壯侯’確實不錯,就按這個報給陛下吧。我記得徐晃只有一個兒子徐蓋,看來也就不用提及什麼分封邑的事情了。”
司馬懿回道:“徐蓋現在是在何處任官?也是荊州嗎?”
“是荊州,就在徐晃軍中。我如果沒記錯的話,徐蓋現在應該是個騎都尉。”曹真說道:“此事了結之後,我將徐蓋調到中軍裡觀察一番。”
“若徐蓋是個能成器的,在中軍裡觀察兩年再發出去為將。若徐蓋能力不夠的話,之後就讓他在洛陽找個閒職罷了。”
司馬懿道:“這種事情大將軍自己定就好。不過,剛才大將軍提到了荊州將領一事?”
“大將軍想讓誰去接徐晃的部屬?”
曹真笑了一聲:“荊州州治在新野,荊州刺史裴潛就在此地。去年之時在襄陽的徐晃便病了,陳群這個驃騎將軍就一直待在襄陽不動彈。文聘在江夏許多年了,這個誰也挪不動。”
“我想讓夏侯儒前去接任徐晃的位置。”曹真倒也不扭捏,直接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夏侯儒?”司馬懿挑眉。
“正是夏侯儒。”曹真細細說道:“早在壽春之時,我就向陛下舉薦過夏侯儒。而且此番皖城作戰,夏侯儒率中堅營立功不少,而且夏侯儒所部還斬了朱桓。”
“如此的話,想來陛下應該也不會否決吧。”
司馬懿面上笑著,但是心裡卻已經開始腹誹了。
曹真這次推薦的是夏侯儒,又不是什麼外姓將領。姓夏侯或者姓曹的將軍推薦給皇帝,難道皇帝會拒絕嗎?
看來曹真這些時日是聽陛下的話聽習慣了,連這種事情還要猶豫一下。不過無妨,既然曹真來問自己,這不是送上門來的條件嗎?
“夏侯儒的資歷倒是也夠了。”司馬懿想了片刻說道:“不過我記得黃初六年、也就是前年的時候,先帝攻吳之時曾想召牽招入朝領兵,但最後未能成行。”
“牽招曾做過中護軍,也曾督青、徐二州之兵討賊,又在北方歷練過多年,也到時間該升一升了。”
“牽招牽子經?”曹真思索一番之後說道:“牽招的才幹我是素來知道的,只不過一直沒機會給他一方之任。”
“仲達說的不錯,牽招確實是個不錯之選。”曹真看向司馬懿:“這樣吧,夏侯儒和牽招二人都報給陛下,讓陛下聖裁吧。”
“一人出自中軍,一人出自邊境。就看陛下心意來選吧。”
司馬懿面上不動聲色的點了點頭,可腦中卻有些無語之意。
不是,你都不爭一爭的嗎?
你爭一爭夏侯儒,我再推薦一下牽招。討論片刻再定夏侯儒,我還能得一個人情,這樣難道不好嗎?
可曹真卻完全沒有想這些。在曹真看來,不過是為國家選擇一個邊將罷了。誰適合,誰就上。
夏侯儒也好、牽招也罷,其實用誰都無所謂。
只能說此刻的曹真和司馬懿,二人腦中所想之事完全沒有在一個頻道上罷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