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一朵漂亮的牡丹花就出現在了豆腐上。
花朵很大,看上去就像一元硬幣的反面一樣,讓人一看就非常喜歡。
做好花朵之後,徐拙又在角落的空白處,把剩下的辣椒絲擺成了一個長方形的方框,做成印章的風格。
然後又在印章裡面,用篆體擺了兩個字:一品。
這樣,逼格妥妥的出來了。
擺好之後,徐拙在上面蒙上了一層保鮮膜,然後又用牙籤,紮了一些小洞。
這麼做的目的,是防止鍋裡的水蒸氣滴落在盤子裡,破壞好不容易擺好的花型。
不過要蒙保鮮膜的話,鋼圈的高度一定要超過豆腐才行。
不然這些保鮮膜緊緊貼在牡丹花上,等再揭開的時候,花就會被徹底破壞掉。
做完這些之後,徐拙把蒸鍋放在灶上,加水後快速燒開,然後將盤子裡的豆腐擺進去,開始蒸制。
這道菜在做法上,真算不上難。
只要食材齊全,稍微一個會做飯的的人就能做出來。
唯一難的,就是這道菜的雕花,或者叫擺盤。
這才是考驗廚藝的關鍵一步。
這一步,不僅考驗了廚師的動手能力,同時對廚師的美學以及畫工等等,也有一定的考驗。
可以說不會作畫的人,基本上跟這道菜絕緣了。
只有一定美術功底的人,才能把這道菜完美的呈現出來,甚至能夠超越前輩,讓菜品更具美感,更加雍容華貴。
多年來,中餐師傅樂此不彼的對這道菜進行創作,原因就在這裡。
這道菜,已經徹徹底底的脫離了菜品的範疇,而達到了藝術的境地。
藝術有盡頭嗎?
沒有。
所以大家對這道菜的熱情,也始終不減。
徐拙把菜品蒸上之後,開始準備做這道菜要用到的玻璃澆汁。
所謂的玻璃澆汁,其實就是用澱粉熬製的稍微濃稠一點的澆汁而已。
因為會呈現出透明的效果,所以在業界被稱為玻璃澆汁。
做玻璃澆汁要用到清雞湯和蔥姜水,蔥姜水的量不用太多,主要是給清雞湯提一下微熱,讓清雞湯的鮮味更加醇厚一些。
除了這兩樣之外,澱粉水也是必不可少的配料。
畢竟澆汁嘛,說白了就是用芡汁熬成的湯水而已。
徐拙把三樣湯水準備好之後,又準備了一點食鹽。
食鹽的量不需要太多,因為這道菜的澆汁不需要有太濃的味道,只需要有一點點鹹味來引出鮮味就行。
至於別的調料,一概不用。
高階的菜品,在調料的使用方面是很吝嗇的。
這類菜品在調味方面,有些返璞歸真的感覺。
用最少的調味品,還原出食材本真的味道是高階菜品共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