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滿和位哈乃獻上了名馬,向賽典赤行跪拜禮。
周圍的人看到以後大為驚異。
賽典赤設宴款待撒滿和位哈乃,並且將大汗賜給自己的金寶飲具送給了他們。
第二天,撒滿和位哈乃前來辭別。
賽典赤說道:“你們雖然是宗王的親臣,未有名爵,不能商議國事。我本來想授予二位為行省斷事官,但是,因為沒有和宗王磋商,所以不敢擅自給你們授職。”
於是,賽典赤讓一個人先返回王府,稟告宗王。
宗王對賽典赤的做法十分欽佩,拱手交出了管理大權。
從此,雲南打破了盤根錯節的關係網,政令只聽賽典赤一個人的指示,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率。
賽典赤抵達雲南以後因地制宜,實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改革。
賽典赤向朝廷呈奏道:“雲南諸夷未歸附者還有許多,今準備讓宣慰司兼行元帥府事,聽行省指揮。建議將大理(哈剌章、雲南地方的萬戶和千戶改為州縣長官。”
朝廷採納了他的這些建議。
賽典赤將大理國的區域改設為雲南行中書省,後來簡稱雲南行省。他在全省設定郡縣制,把原統治全省的軍事單位總管府、萬戶府、千戶所改立為相應的路、州、縣行政區域,削弱了一貫強大的地方割據勢力,用各民族的貴族頭人與朝廷委派的官員相結合的方式任命官員,改觀了一度紛亂的局面。
賽典赤十分重視培養民族官員。建立雲南行省之後,除了省會中慶保留朝廷任命的流官,幾乎所有的路、府、州、縣的官員都是由原來的民族首領擔任的,同時規定每3年對能安撫地方、使境內太平無事的人升一級官職。
1276年,賽典赤把省會從大理遷到了中慶(今天的昆明)。
他主持興修水利。首先消除滇池盆地的水患,疏浚河流,建設壩閘節水分洪。其次重新修理大理國開挖的金汁河和銀汁河,分流灌溉,使洪水受人的控制。再次在滇池的下游,清除出水口的淤泥、砂石,整治河道險阻,使滇池的水可以順暢地流入金沙江,避免了城市澇災,同時“得壤地萬餘頃,皆為良田”。
歷時3年、用工2000多人的宏大工程完工後,滇池周邊的地區一片富饒景象,賽過江南的魚米之鄉。史籍上說是到了牛馬成群、狗也吃肉、魚蝦之多可拿來肥田的地步。
入滇伊始,賽典赤積極興辦教育,建立雲南歷史上第一座孔廟,購買書籍,迎請四川教師,每期招收150名學生。不遺餘力地傳播先進文化。當地的少數民族也紛紛送來自己的孩子學習。
雲南當時的風俗與內地不同,男女往往自相配偶;父母死則實行火葬,也不祭奠;當地不種植稻穀桑麻;子弟也不知讀書。
賽典赤教他們行跪拜禮,婚姻由媒人從中介紹結合,死者以棺安葬,進行祭奠,教民種植。
雲南民間習慣以貝為錢。官府計劃發行紙鈔,遭到了百姓的反對。
賽典赤如實向朝廷報告,請允許雲南仍舊通行貝幣。
雲南的山路險遠,盜賊出設,旅客通行十分不便。
賽典赤選擇在一些適當的地方建立城鎮,每個城鎮以當地的酋長為吏,一人為百夫長,負責治安。如果行人在這裡遭到搶劫,則要治問這二人的罪。
個別少數土著官吏抱怨賽典赤依法治滇,跑到大都向朝廷誣告他專斷獨行。
朝廷知道這是誣告,將他們押回雲南送交賽典赤處治。
賽典赤卻把他們全都釋放了,仍舊委任他們為官。
這夥人叩頭拜謝道:“我們誣告大人,本有死罪。今平章不殺,還讓我們為官,我等當誓死報效。”
賽典赤主政雲南的時候,雲南周邊的戰事斷時續,外交往來常存芥蒂。
藩屬國安南經常發動叛亂。
湖廣行省多次派兵征討,效果都不明顯。
於是,賽典赤派人出使安南,講明叛亂必招禍、歸服必有福的道理,約定與安南結為兄弟。
安南的國王非常高興,親自來到雲南訪問。
賽典赤到中慶的郊外迎接,以貴賓相待。
安南國王高興地答應永遠要成為大元的藩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