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蘿甸發生了叛亂。
賽典赤率領元軍前去討伐。一路上,他面帶憂愁,沉默不語。
隨行的將官問他何故。
賽典赤回答道:“我並非為出征而憂,憂的是你們可能在戰爭中犧牲,憂的是你們會擄掠平民、使他們不得聊生,必將重新反叛,則又要興兵征討。”
元軍圍困了蘿城三天,守軍仍然不可投降。
元軍諸將要求攻打蘿城。
賽典赤沒有立刻批准,而是派人前去勸降。
蘿甸的酋長滿口答應歸降,但是,過了三天仍然不見行動。
元軍諸將再次請求進攻蘿城。
賽典赤還是不予批准。
一個將士不聽指揮,擅自發起了進攻。
賽典赤聞報後大怒,立即下令鳴鑼收兵,高聲地斥責道:“天子命我安撫雲南,未曾命我殺戮。沒有主將命令而擅自攻城,當按軍法處死。”
元軍諸將急忙下跪叩頭,請求等到攻下城池之日再行懲治。
蘿甸的酋長聽聞此事,不禁嘆息道:“平章如此寬大仁義,我若拒不投誠是不應該的。”
於是,蘿甸舉國投降。賽典赤也釋放了那些不聽命而擅自進攻的將士。
賽典赤代表大元王朝,恩威並施,穩定了四鄰。
從此以後,四周的各族部落相繼歸順了大元。
各族部落的酋長每次來拜見賽典赤,照例都要貢獻土特產。
賽典赤把這些進貢的土特產都分給了隨從、官員或著貧民,自己不取一絲一毫。
賽典赤設宴慰勞各族部落酋長的時候,拿出最好的衣服和鞋襪與酋長們的蓑衣草鞋作交換。
酋長們見狀無不心悅誠服。
1279年,賽典赤因病無常,葬於鄯闡北門。自發為他送葬的中慶百姓痛哭連日,泣聲震野。
安南國王派遣12個使者身前來弔唁。他們身著喪服,朗誦祭文中
“生我育我,慈父慈母”的話語,令在場的眾人無不動容。
忽必烈聞訊以後憶思賽典赤的功勳,下詔雲南省臣全部承襲賽典赤制定的規章,並且追贈賽典赤為上柱國、咸陽王,諡號忠惠。
賽典赤一共養育了五個兒子,其中的四個先後從政。
賽典赤無常以後,雲南省臣面對諸多困難束手無策、無計可施。
忽必烈對此也愁眉不展。
大臣們向大汗推薦了賽典赤的長子納速剌丁。
納速剌丁才華橫溢,官至中奉大夫、雲南諸路宣慰使都元帥、大理元軍統帥,率領元軍到達位於今天緬甸的金齒(傣人國家)、蒲甘(緬人國家)、驃國(驃人國家)、曲蠟、緬國(緬人國家),使300座村寨的120200戶人口歸順,並且規定租賦、設定郵傳,建立衛兵實施行政管理,受到了忽必烈的讚揚
二兒子哈散,官至廣東道宣慰使都元帥。
三兒子忽辛以功臣貴族之子入親軍,官至雲南行省右丞、江西行省平章政事。
四兒子苫速丁兀默裡,官至雲南省平章政事。
賽典赤·贍思丁的家族乃是人才輩出,為大元王朝做出了重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