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一點兒也不老。”
李堯堂安慰道:“托爾斯泰在那年紀,寫出了《復活》,你在這年紀,寫出了《商鞅》,以後的日子還長著,還能再多寫幾部。”
“那就要看還有沒有好的藍本。”
萬佳寶嚴肅道,“可以說,沒有昨日的《大秦之裂變》,就沒有今日的《商鞅》。”
歌聲漸漸到了尾聲,陳道名、張廣北等秦國士兵迎面朝著底下的觀眾,大喊著:
“風!風!”
“東風!東風!”
“風!風!”
“東風!東風!”
騰騰殺氣,席捲而來。
尤其是“東風”二字,讓臺下所有人為之一振,忍不住聯想到“東風壓倒西風”。
李小琳大為震撼,迫不及待道:“巖子,這‘風’、‘東風’,是從哪裡來的?”
“當然是創作出來的。”
方言道:“古代打仗時一定要喊出一些聲音,就像擊鼓和鳴金,特別是在曠野中,一定是用人聲傳遞,即使是衝鋒的戰士也要喊,於是我跟先生商量,最後確認為‘風’、‘東風’。”
萬芳補充了一句:“我爸爸當時的評價是,‘大風起兮,物無不朽’。”
“好啊!”
李小琳能感受到秦軍的所向披靡,在場的觀眾同樣能感受秦軍的威武雄壯。
長達三個多小時的話劇終於在這樣的吼聲中結束了,留給觀眾的是一陣高潮後的空虛。
一個個彷彿進入了賢者時間,不禁浮想聯翩,秦軍如果是我們,那麼這個“東出”……
“巴適得很!”
老人眼神閃爍,情緒高昂,鼓起了掌。
“啪。”
“啪啪啪。”
漸漸地,觀眾自發地鼓掌,甚至有人邊鼓掌邊站起身,表達對這部話劇的喜愛和推崇。
劇場內站起身的觀眾越來越多,掌聲也越來越熱烈,到最高潮時如山呼海嘯一般。
直到演員們謝幕結束,舞臺上的大幕緩緩拉上,臺上觀眾們的掌聲仍在繼續。
掌聲響起的時間長達十幾分鍾,觀眾們在用這樣的方式表達他們對於《商鞅》的熱愛。
“萬兄,恭喜你又多了一部經典之作!”
李堯堂也站著,拍著手。
“以前總想寫一點確有點水平的東西,拿出來,卻一直寫不出來。”
“72歲了,我終於又寫出了個大東西啦!”
萬佳寶望著臺上已經拉上的幕布,眼神中閃著希冀的光芒,嘴裡念著:
“狂來欲碎玻璃鏡,還我青春火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