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古無過,循禮無邪!”
顧威演的“甘龍”,說著《商君書》裡“更法”一章的話,誓死都要守舊制、尊古法。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
藍天夜兩眼如炬,隨即反駁。
在朝堂上改革派和守舊派爆發爭論之後,徙木立信、公子虔割鼻,激烈的矛盾衝突,就像暴風雨裡的海浪一樣,高潮不斷地迭起。
一幕接一幕,一浪接一浪。
一直到秦孝公崩、商鞅車裂,才漸漸地恢復到平靜,整個大廳的氛圍,因為秦孝公和商鞅這對君臣之死,陷入一股淡淡的哀傷之中。
然而,正當大部分觀眾以為會以如此悲劇來收尾的時候,姜聞扮演的秦惠文王,面對著眾多秦國將士,劍指東方,用粗獷的聲音喊:
“秦國!東出!”
“東出!東出!”
在這最後一幕裡,陳道名、張廣北等人扮演的秦國將士,邊走,邊異口同聲地唱: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血不流乾,死不休戰!”
“赳赳老秦,復我河山。”
“血不流乾,死不休戰!”
緊接著,畫外音響起了一陣陣女聲。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百年國恨,滄桑難平!”
在音樂聲中,呂茽、朱菻等、宋旦旦等秦國女性角色紛紛重返舞臺,齊聲高歌。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國恨,滄桑難平!”
聽到“百年國恨”,李堯堂等人立刻想到了自鴉片戰爭以來的百年國恥。
而後,男女合唱,聲音滔天,響徹大廳:
“天下紛擾,何得康寧!秦有銳士,誰與爭鋒!”
聽著慷慨激昂的歌聲,李堯堂猛地一驚:
“這段在《大秦之裂變》可沒有,這個曲子是誰寫的!”
“除了小方,還有誰能寫出這樣的詞來。”
萬佳寶笑道:“巴兄,你覺得怎麼樣?”
“磅礴氣勢!氣勢磅礴!”
李堯堂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氣勢,拍手叫絕,情緒激動地起來。
“這是他出的主意,為此特意寫了首詞,然後讓一位叫‘趙紀平’的同志作的曲。”
萬佳寶露出滿意的笑容:“歌名叫《赳赳老秦》,我覺得可謂是畫龍點睛之筆吶!”
李堯堂道:“長江後浪推前浪,以後將會是小方這些年輕人的天下了。”
“是啊,年輕就是好啊,有朝氣,有創造力。”萬佳寶說,“每次坐在鏡子前,我都一種‘老夫聊發少年狂,狂來欲碎玻璃鏡’的衝動,但就是衝動不起來,唉,老啦,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