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美食和飲食文化,本就是人民創造的。”方言道,“我覺得該向海外展示的,除了中式大餐的烹飪技藝,也要有日常生活的飲食,鄉愁是家裡灶臺飄出的味道,家常菜,家鄉味,才更有故土的味道。”
“既要有陽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
“不對,這話應該是,既要有饕餮美食,也要有家常小菜。”
眾人議論紛紛,支援居多。
石方雨也覺得這個意見很有建設性,以小見大,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美食傳統。
“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想法。”
方言補充了一句。
這年頭,拍《舌尖上的中國》的難點,一是拍攝地點多,攝製組要到全國各地去拍。
石方雨擺了擺手,說局裡準備定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廠來負責,到時候,全國各地製片廠支援和配合。
方言又說第二點,就是裝置和經費。
國內目前沒有精密高畫質的拍攝裝置,而且現在是膠片電影時代,一卷膠捲老貴了。
80年代有個日本人,叫佐田雅志。
拍《話說長江》這部紀錄片,花了113萬英尺的膠片,負債了28億日元。
“經費上的問題,我們正在想辦法。”
石方雨說這一點,局裡也已經考慮到了。
除了財政撥款以外,已經跟松竹的人洽談,繼《一盤沒有下完的棋》之後,《舌尖上的中國》,或許可以再搞一次中日合拍。
裝置和資金,松竹可以提供一部分。
條件就是紀錄片拍成以後,由松竹負責日本範圍的發行,允許尋找日本的電視臺播出。
“本來松竹要的更多,想要把範圍擴大到東南亞,但我們沒有馬上答應。”
其中一位領導說。
“那東南亞地區……”
方言不禁好奇。
石方雨說,上頭希望能交由香江的電視臺來負責《舌尖上的中國》。
方言笑而不語,想到了以後會給粵東電視臺送《大俠霍元甲》的亞視。
石方雨一臉嚴肅,為了不辜負領導和同志們的期望,《舌尖上的中國》已經不僅僅是拍不拍成的問題,而是要怎麼拍得更好的問題。
“小方老師,這個總顧問……”
電影局的其他人齊刷刷地看向他。
方言雖然很想當這個“總顧問”,但自己清楚自己的斤兩,推薦道:
“不如請汪老來當,怎麼樣?”
“汪老!?”
石方雨等人先是一驚,很快地就認可了這個意見,再看向方言,眼裡充滿了讚賞之色。
夏偃頗為欣慰道:“這個總顧問,我看非老汪莫屬,在吃裡面他最懂寫,在寫裡面他最懂吃,至於小方,就在裡面當個顧問,覺得怎麼樣?”
“義不容辭啊,夏老!”
方言想想,心裡就有點小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