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
“你們自己沒有腦子,還要拉我們做墊背、同夥?是不是?”
“這個?”
“不服是麼?不服也得服!”
“我?”曾參爭辯道:“以你的意思?你要是當時我的先生,墮三都之時的先生?你當如何做呢?不墮三都了?那還為官麼?”
“這個?”方忠點了點頭,想了想說道:“要是我的話?墮三都也是要墮的!”
“你也要墮三都?”曾參不敢相信地問道。
“但是!”
“但是?但是什麼?”曾參心想:怎麼來了一個但是?
“我不會那麼直接的!我會巧妙一些!你的先生孔子!他的做法太直接、太心急了!唉!”
“你也要墮三都?”
“我也要墮三都!不僅要墮三都,還有所有的想法都跟你先生一樣!我就是你的先生!想法一樣一樣地!”
“這?”曾參一臉不敢相信地看著方忠,等待下文。
“但我有一點不同地是:”
“是什麼?”
“我沒有他那麼心急!也沒有他那麼直接!我會巧妙一些、陰險一些!”
“這個?”
“另外!我還有一個心裡準備!”
“什麼心裡準備?”
“我不會寄希望在上面的,不會一心想著墮三都就能成功:我所做的一切事都一定要成功!我有失敗的心理準備!而你的先生孔子,他沒有失敗的心理準備,好像不會失敗似的!”
“這個?”
“他太自信了!”
“這個?”
“不!他太自負了!”
“這個?”
“準確地說!他太無知了!他太天真了!他把世事想得太簡單了!”
“你?”曾參聽了,不高興起來。
心想:你這不是在貶低我的先生麼?不!你這是在詆譭我的先生。
“我們需要主動、積極,但是!並不是盲目地主動、積極。有些事,並不是主動、積極了就能改變的!比如說!歷史潮流。
歷史潮流形成不是一天兩天就形成了。而是!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形成的。就跟病一樣,不是暴病,是慢性病。所以!醫治起來也是需要時間的!
而你的先生!就顯得急功近利了!還有!你先生看問題,很片面!不能看到天下大局,只看到區域性的。所以!他看問題很片面!知道麼?”
“這個?”
“有很多事!他是站在魯國、君王的角度上,而不是站在大周天下的角度上。比如說!齊國陳恆弒齊簡公一事,孔子見魯哀公及三桓,請求魯國出兵討伐陳桓,沒有得到支援。你說?你有腦子麼?這事人家會答應麼?你?唉!”
方忠怕曾參無法接受,所以沒有敢再說下去。
魯國一個小國,哪裡敢跟齊國對抗?儘管齊國內亂,政局不穩,可也不是魯國可以抗衡的。你這是把國家大局當兒戲,不顧國家安危和利益。國都不在了,哪裡還有真理和正義?(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