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些受不了吧?”方忠問道。
“你?我?”曾參楞了一下,才知道自己失態了。
“主動我們是應該主動,我們的人生不主動的話,就會很被動。比如說!就拿你的先生孔子,不!他也曾經是我的先生。就拿先生來說吧!他墮三都是不是很主動?是不是?”
“是!”
“而我呢?我是道家!我要是不主動的話?那他墮三都不就成功了?是不是?”
“這個?”曾參楞了一下,應道。
他怎麼也沒有想到?方忠會提及這件事。關於先生孔子墮三都的事,他已經聽說了。孔子當年墮三都的時候他還小,在家門口的學堂裡讀書,還沒有跟隨孔子讀書。
年齡小,生活不能自理,就無法在孔子私學裡住宿讀書。
再則!當時孔子已經出仕做官,不教小學。那個時候他來過學堂,但沒有在學堂內上學當住宿生。
後來的孔子,不再代學堂內的課,只管“大學”。所以!沒有一定年齡、不懂事的學生他是不會帶的。
孔子墮三都失敗的主要原因,據說是方忠在幕後搞的鬼。要不是方忠出手,孔子墮三都都成功了。
事後就有人這麼傳說的,可就是沒有人敢當面說。方忠不公開承認,也沒有人敢當面說。不過!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事情是你做的,早晚會傳出來的。
曾參怎麼也沒有想到:方忠會在他面前承認這件事。
要知道!在他面前承認了,就等於向孔子承認了。
這這這?這會是什麼後果?
孔子雖然早就知道這個傳說,也早就知道這不是傳說,真的是方忠幕後乾的。要知道!在墮三都之前,方忠找他談過三次。跟他我論道三次,他都論道輸了。
在論道上面他輸了,可他有權力,可以不聽方忠的勸告。所以!他還是堅持要墮三都。
結果!墮三都失敗。
誰都可以想象得出來,這件事不是方忠乾的是誰幹的呢?
“如果你認為我是道家的話?如果你認為道家的學說思想被動的話?那麼!我就不會出手。如果我不出手的話?那麼!墮三都可能就墮成功了!是不是?”
“這個?”
“所以說!道家學說思想不是被動的。該主動的時候,還是要主動的!不僅僅是這個事例!還有!我怎麼不主動了?道家怎麼不主動了?孔子提出墮三都的時候,我就主動一回了。我去阻止他,我去與他論道三次。結果三次他都失敗了,可他依仗手裡有權力,毅然決然地要去墮三都。是不是?我怎麼不積極了?我怎麼被動了?道家怎麼被動了?是不是?”
“這個?”
“我告訴你!積極、主動、作為,並不等於折騰。比如說!孔子他墮三都的事,他積極、主動作為了。結果呢?還不是白忙活了?比如說!他積極、主動作為了,在魯國不能發揮他的才學他去外國了,是不是?結果呢?十四年周遊列國,跑得跟喪家之犬一樣。結果呢!一無所獲!難道?這就是積極、主動?”
“這個?嗚嗚!”曾參答不上來,著急得想哭。
“積極、主動我們道家也一樣需要,但是!我們道家跟你們的想法不一樣!你們!你們的想法,看似積極,其實是沒有透過腦子的蠻動!”
“蠻動?”
“什麼叫蠻動?”
“什麼叫蠻動?”
“蠻動就是蠻幹!”
“蠻幹?”
“你們!也就是你先生孔子以及你的那些同學,他們都是一個逑樣。什麼逑樣?就是!他們積極主動了,或者說是蠻動、蠻幹了,還要拉著別人跟他們一起蠻幹!”
“這?”
“不服是不是?”
“我?”
“你們要不是拉著別人一樣蠻動,你們為什麼說我們道家不積極主動呢?你們為什麼指責我們道家不積極主動呢?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