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開發的技術方向還是妥協了。
按照技術總監葛智傑的觀感,這屬於妥協,但對於新生的微信來說,分層與分散式相結合的系統架構設計仍然比較吃力,是一項不小的挑戰。
但按照俞興的理解,這種有對標的方向比前沿的摸索要簡單不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定向的招兵買馬,而微信還有一定的時間,如果做最壞最壞的打算,最遲推到年底也行。
那時候的話,恐怕還得先和米聊打一架。
二月結束,農曆新年的氣息徹底褪去,百曉生因為臨時插隊的活被催動了起來。
百曉生公司的技術水準實屬一般,但百曉生做招聘業務的都是業內老炮,反而可以幫助微信迅速的尋找適配人才。
三月份的第一週,今日資本的劉建凱因為惦念百曉生年中的融資,也好奇俞總鐵下心來的新專案孵化,所以,他接連的跑了三趟。
第一趟,他有意無意的去第五層外面瞧了瞧,發現員工人數已經有差不多30個人,而上次過來的時候大概在10個人左右。
第二趟,他乾脆直接進來觀摩了一番,感覺僅僅時隔兩天就又多了好幾位,同時,大家的討論也很熱烈。
劉建凱這一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邊是認識沒幾天的人在熱火朝天的交流,一邊是電腦等辦公用品被陸陸續續的搬進來,因為空間相對變得狹隘,前者毫不在意的為後者讓路,然後又繼續熱聊。
這大抵是一種活力吧?
劉建凱心裡留下標籤。
然而,第三趟登門的時候,他猛然發現第五層變得空蕩蕩,甚至連牆上的微信公司名字都不見了。
劉建凱的第一反應是——終於放棄了?!
你應該放棄,你總算清楚面臨的是什麼樣的競爭了吧?
哎,你真放棄啊,你這樣大談理想的人也要放棄啊……
先前《非你莫屬》的播出讓俞興與諸位BOSS嘉賓對企鵝的討論又延展出一些輿論的辯駁,“生,死,企鵝”固然是玩笑話,但網際網路創業者面臨的窘境還真挺讓人理解。
企鵝過去幾年涉及了許許多多的領域,除了電商與搜尋這兩項沒什麼成績,其它業務依託於龐大的流量都有大大小小的建樹。
以這種表現來看,百度和阿里不愧是同階巨頭,竟然讓企鵝也無功而返。
基於這種背景,俞興還被冠以了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稱號。
更為引發關注的是,360的老闆周紅衣也注意到俞興在節目裡提到的內容與討論,藉此透過媒體和微博喊話企鵝——“企鵝,你要有理想啊”。
只是,他的這種喊話沒有得到當事方的回應,反而自己還受到不小的嘲諷。
有人在周紅衣的微博下評論:“你讓別人講理想,你自己怎麼不講?”
如此嘲諷實是因為周紅衣自己就譭譽參半,他被稱為“流氓軟體之父”,曾經建立的3721給廣大網際網路使用者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其後更是經歷多起官司。
如果說,俞興這種年輕創業者談理想還像是小清新,周紅衣這種流氓軟體之父大談理想就讓人感覺荒誕了。
不過,不管是《非你莫屬》的節目也好,還是周紅衣這種遭遇春節假期突襲的競爭對手也罷,企鵝壓根沒有回應,一如一座難以估算體量的冷漠冰山。
劉建凱匆匆走進了俞興的辦公室,見面第一句就是:“五樓的微信呢?”
“去四樓了。”俞興奇怪的看了眼語氣莫名其妙的劉建凱,納悶道,“五樓那半層放不下,正好四樓轉租了,五樓就當是百曉生的備用辦公室,你又不看好我們,你天天關心這個幹什麼?”
劉建凱這才恍然,原來是迅速增加的員工已經需要更大的辦公空間了……
他莫名的鬆了口氣,誠實的說道:“我也不是關心,就是想看看到底能是什麼樣,一敗塗地也好,兩敗塗地也罷,這種膽敢向企鵝核心業務發起衝鋒的專案,還是挺罕見的。”
企鵝不是沒有競爭,它進入的每一個具體方向的業務都得競爭,但那些競爭對手基本屬於被迫反擊,像俞興這種主動拿雞蛋碰石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