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野山,是一座大量寺廟聚集的宗教城市。
在金剛峰寺四周分佈著120多座寺廟。
寺廟一多,就容易滋生出各種複雜的情況。
金剛峰寺是高野山眾多寺廟名義上的領導者,但也只是名義上,若無必要不會干預其他寺廟的事情。
20年前天生異變,金剛峰寺主持在降妖伏魔過程中受了重創。
他深感自身修行不足,選擇閉關療傷修煉。
一開始的幾年裡,金剛峰寺威名依舊,可隨著一位僧人的快速崛起,擾亂了高野山的風雲變幻。
他自稱渡嗔大師,原先只是高野山120多座寺廟裡面的一位普通主持。
可在金剛峰寺主持閉關多年之後,他展露出了位於護摩品的強大修為。
這是堪比受傷之前的金剛峰寺主持的強大修為。
那時候,妖魔鬼怪肆虐的餘威尚在,這位渡嗔大師護持高野山不受妖魔鬼怪所侵,威望極高,獲得一大批寺廟的追隨。
在外界妖魔鬼怪漸漸消失無蹤之後,這位渡嗔大師認為自己這些年來殺戮太重,罪孽深重,提倡高野山眾僧人善待開啟靈智的妖魔。
學習世尊以慈悲心渡化妖魔鬼怪的舉動,引渡妖魔皈依佛門,聆聽佛法,而不是一味打殺。
對於有心改過自新,聆聽慈悲佛法的妖魔鬼怪過往的殺戮罪孽不予追究。
一開始這位渡嗔大師所倡導的行為並沒有多少僧人願意認同。
可隨著時間推移,妖魔鬼怪的數量漸漸稀少絕跡,遠離昔日戰禍之後,許多僧人開始認同渡嗔大師的慈悲為懷理念。
他們廣開佛門方便之門,引導有心向善的妖魔皈依佛門,並讓它們在高野山山腳之下開鑿洞府修行。
這本應該是一件好事。
度化妖魔,引入佛門,宣揚佛門慈悲為懷理念,不管是從佛法佛理來說都是正確的,對於僧人們來說,也有一種認同感與成就感。
可後來,事情就漸漸有所變質了。
有些妖魔錶面上是加入佛門懺悔往昔罪孽,可實際上不過是來高野山避禍。
它們在別的地方犯了殺戮罪行,被一些佛門高僧追殺,走投無路之下,就來到高野山加入佛門。
面對這一種情況該如何裁決?
是殺了這些妖魔,告慰那些無辜亡靈?
還是懷著慈悲為懷的佛法,給它們一次改過向善的機會?
這件事驚動了渡嗔大師,而他最後選擇了後者,給它們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
並以此做出承諾,如果它們再敢害人的話,他將親自出手解決這些妖魔。
不少追到高野山的高僧對於這樣的決定感到憤怒。
他們親眼目睹過被妖魔所荼毒的村莊有多麼悽慘,無辜生靈是如何被害,死狀又是如何慘烈。
而那些妖魔,在高野山皈依佛門之後,得知自己從此安全之後,眼中所流露出來的諷刺,又是如何刺痛。
對此,渡嗔大師給出了兩個選擇。
一個是在壇上珈藍談經辯法,另一個是以修為來決定勝負。
若他勝,則追來的高僧們不準再過問這些妖魔之事。
若他敗,則這些妖魔是殺是度,全由那位高僧處理。
護摩品的修為,當世除了少數的幾位高僧大德,根本沒有僧人是他的對手。
至於談經辯法,渡嗔以世尊為例,引經據典,舌燦蓮花。
況且常懷慈悲心,本就是佛門的根本大義。
自此之後,渡嗔大師從無敗績。
也是這裡開始,事態漸漸走偏。
高野山山腳下收容了太多逃避罪孽而來的妖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