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佛經上的專研不夠,難以與人辯經。
平宮千夜一直是這樣認為的。
他自覺自己所閱讀的佛經並不算多,更多的時間是用在修煉上。
所以他給自己的評價是,修為一等,佛法二等,佛經佛理三等。
現在,他對自己的評價依舊如此。
哪怕他已經接連在口舌之爭上勝過兩個僧人。
因為這不是他辯經水平大大提高,純粹是這兩個僧人佛法水平太差。
不過這也正常,能夠站出來為那群豢養在高野山山腳的妖魔鬼怪出頭的僧人,又能學有多少高深的佛法?
況且又是最先開始辯經的僧人,如果辯經有100分,剛才那兩個僧人差不多就是1分跟2分。
遠不到及格分數。
平宮千夜腦中諸多思緒閃爍,靜靜等著坐在自己面前的僧人們接下來的發難。
而這一場辯經絕對只是一個開端。
自己近乎殺盡山腳那群妖魔鬼怪的行為,所惹出來的風波,似乎比預想中還大許多。
不過些許風波而已,也沒有什麼特別好在意。
“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
又有一僧人接過辯論,他神色虔誠輕語:“佛門講究慈悲為懷,講究不殺生,僧者在山腳下的大肆殺戮,無論怎麼說都是太過於兇殘,身上沒有一點佛門僧者該有的慈悲。”
“我佛慈悲,能以慈悲心渡世。”
平宮千夜先肯定了這無可爭議的一點,才繼續道:“我心同樣慈悲,只是還無法如佛陀那樣渡世,只能先渡人,洞穴中的累累白骨告訴我,該選擇以殺戮告慰亡者在天之靈。”
“他們了卻最後這一樁執念後,才能了無牽掛,入那轉世輪迴。”
“佛門除了慈悲以外,同樣也講因果,妖怪害人在前是因,遇上我被清算,這是它們的果。”
“因果迴圈終有報。”
平宮千夜語氣依舊沒有什麼波瀾,他自認自己行得正,坐得直,無論如何辯論,他都自有底氣在。
“僧者既然談到因果,豈不知你現在的殺戮正是造下殺戮之因,未來必因此因而結殺戮之果。”有僧者言道。
“自因自果,我當自己品嚐,無所怨懟,無所悔恨。”
“僧者殺戮過重,又豈是自因自果?你之殺戮,絕了其他妖怪改過向善之心,無意中反害了更多無辜生命。”
這一個論點,讓平宮千夜稍微沉默了會兒。
倒不是他無法反駁,而是想起現實世界的拐賣兒童案件。
沒有對人販子判處死刑的邏輯,跟此刻這位僧者所說的話,何其相似。
如這位僧者所言,已經害過人的妖怪,如果想要改過向善,可得知改過向善依舊會死,會被清算,那麼它可能就會絕了改過向善之心,繼續戕害更多無辜生靈。
這種情況是存在的,儘管可能性比較小。
只是,這能成為妖怪繼續屠戮無辜生靈的理由嗎?
“敢問僧者,如果一位妖怪真心改過向善,會因為害怕被清算過往而選擇放棄向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