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父皇薨逝之後,他仍舊讓他待在兗州府當個小小的六品官,以至於後來的慘劇發生,他有不可否認的責任,兄長明白,所以自林晚意死後,他便恨不得再也不見他。
而後避世為僧的兄長被迫現世,林家再次入局,英國公府等眾人一步一步走進他安排的局裡。
他更是利用兗州府貪墨案,貶斥項忠等人,並把萬安安排進內閣任次輔,餘子俊任刑部尚書,他便就是要把商駱在內閣的手腳全都砍掉,讓他害怕,從而引起他們的反撲,一切也終究按照他的計劃進行著,結局當然也該如他所願。
李自深從來不想他和陸沅的兒子當太子,且不說他這個二皇子還未顯現出什麼才能來,便就是因為他是內閣教匯出來的這一點,便足以讓他從此與皇位無緣,更何況英國公府亦不能出太子。
無論是親近內閣的皇帝,還是親近外戚的皇帝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而陸沅竟以為這才是保住宥極皇位最穩妥的關鍵,笑話!
而且他早就知道,敬妃是導致他和萬貴妃的兒子夭亡的主要元兇,只是因為敬妃為人太過敬慎,滴水不漏,又因為她出身英國公府,他沒有證據不能動她罷了。
所以他先要陸懋蟄伏起來,一邊便要萬安潛伏在她身邊,誘她與商駱合謀,亦是萬安從旁不斷地暗示他們,讓他們恐懼不安,從而漏出馬腳。
只是沒有想到,萬安這煽風點火的能力太強了謝,效果太好,他們竟然會如此匆匆忙忙地計劃著謀亂逼宮,這倒是著實讓他沒有想到,這位聰明過人的商駱會如此魯莽。
當然,按照他本來的計劃,由萬安與王直、陸懋裡應外合,蒐集出他們謀亂的證據,陰謀逐個被擊破,可他倒是沒有想到陸沅能狠毒到毒害陸懋的母親。
他更沒有想到陸沅的手還能伸那麼長,竟然敢和襄王合謀,險些謀害了陸懋的性命,不僅利用陸懋被革職閉門思過,乘機控制宮闈內的九大城門,更意圖趁著陸懋出京攻進太和殿逼宮謀反。
幸而他本就是一個從不喜歡把寶押在一個人身上的人,自陸懋被革去五軍都督府左都督的職位之後,他便暗中讓王直訓練出一批忠心不二的禦前侍衛,才不至於讓人偷襲成功。
不過,林學道和吳錦嫿的出現確實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的,當然,既然林學道如此識趣,那他自然在將來也願意保住林家後代無虞就是。
接下來,便就是最簡單的事情了,李自深命大理寺嚴查此次謀逆大案,相關涉事之人皆被一網打盡。
敬皇貴妃陸沅身邊的太監宮女皆進了慎刑司,宮女太監招供,並把私藏的證據呈上,以圖減輕罪責。
至此陸沅與管理朝貢的禮部主客司勾結,變賣宮中物品,所得財物則全部用來買通包括內閣等朝廷大大小小的官員,多達五十八人,涉案錢財更達數十萬白銀,只為了造勢,逼迫皇上立二皇子為太子,敬皇貴妃謀逆之罪證據確鑿罪無可辨,因此被賜白綾毒酒。
經詳調,她還利用賞賜的貢品,意圖毒害英國公府的太夫人,因此她身邊的宮女太監全部下獄,太子因母作惡,又因被商駱教唆引誘於太和殿前逼宮謀反,因此廢立其太子之位,保留二皇子尊榮,但被貶至皇陵守陵終身不得出。
而主謀之一的商駱等內閣和六部官員等數十人皆被革職查辦,襄王助紂為虐已被貶為庶民,又因滿朝大半官員皆涉案其中,皇上仁善,不忍心看到血流成河,便只判了商駱等主要涉案之人抄家殺頭以外,其餘涉案不深的官員只要真心悔過,皆只是罰俸三年,皆降職一等。
至此內閣元氣大傷,權利被收攏歸還帝王,西廠廢除,王直因此次功績,重新任命其為禦馬監一職,陸懋亦官複原職,其餘人等亦皆論功行賞。
至於英國公府陸忠因不實際涉及謀逆之罪,便交由陸懋自行處置,不過陸詢因其父陸忠畢竟幫助敬皇貴妃賄賂官員之罪責,收回英國公府世子的爵位。
還有,便就是關於先太子江南貪腐一案,亦被重新交由大理寺詳查,他勢必是會還兄長身份尊榮的。
當然還有林家和林晚意,他亦會恢複她的名節和大義,讓兄長和那位吳家的小姑娘滿意,畢竟陸懋在意他們!
至此,李自深也算是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