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女主演,面向女人的劇,但仍然可以看到裡面的男人的分量,觀眾甚至可以看到幕後的男編劇、男導演的分量。
大家還會將男人創造的商品|賦|權|上價值,稱之為大女主、愛女。
為男人意識輸出的商品賦女權,這跟嗲妻們吹噓“老公對我好,很尊重我”有什麼區別?
受益不是抽象的群體或形象的個體,而是順著結構流入另一類群體。
姜逾的教練不同情她的老闆,一個自然存在的、自由的、冷漠的女人不同情婚女是如此的理所應當,沒人指責她不愛女。
這位教練甚至沒有冷嘲熱諷“老闆活該”。
她人真好。
然而這位教練卻不能拒絕迎合一個虛擬的形象或抽象的群體。
老闆很喜歡在傳統體育中加入一些宅文化,以此吸引年輕人,比如與公司聯動一些卡通角色,配上強壯的肌肉,比如寬闊的後背,分明的肩部,以及鯊魚肌。
“女人就應該這麼強壯。”
或者細長的身材,裸漏的大腿,漂亮的服飾,美麗的面容。
“女人就應該這麼性感。”
教練有義務支付自己的|性|別|立場——為這句口號帶來的健身商品溢價。
她不能說這倆種身體都是病態的,不能說女人是練不成這樣的,更不能舉出帶有名字的死亡案例。
顧客也不能說這是醜陋的,不能說“我不想變成這樣”的,她們只能說“我要成為強壯的性感的女人”。
網路上的強壯的女人都是如此的形象,網路上的性感的女人都是如此的形象,她們不能打破它,即便她們本身對此已經祛魅。
“愛女”
這個時候討論愛女,彷彿忘記了起點是“脫宅愛自己”。
這是一種盲目的行為,這是一種不錯的商業營銷。
“當然,你大可以說喜歡高跟鞋與肌肉的女人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就像喜歡男主的跟喜歡女主的人數從來不是一個量級,但就像我說的高跟鞋與健美的共同點一樣。”
“健美的女人一定是遠遠少於穿高跟鞋的女人,這點毋庸置疑。”
“但少不代表正確。”
“有的時候只是不同方向的營銷策略——為了讓人支付上千元高跟鞋與上萬元私教課費用的溢價。”
針對不同獵物,被放在不同方向的,具有相同性質的陷阱。
教練有些諷刺地笑了笑:“其實也不對,比賽或者宣傳,還是要穿高跟鞋。”
姜逾看向了陳希魚洗碗的身影:“他追捧的男團大男主形象是陷阱。”
電視播放著新一期的《r》綜藝,裡頭的姜逾需要徒步前往山頂,另一頭的越問也有著相同的目標。
男人們無法忍受饑渴,他們在山腳休息。
“前面是不是有陷阱?”電視中的姜逾詢問跟隨的助理。
助理回:“不,前面是很好的風景,如果你累了,我們可以停下來歇會,吃點東西。”
綜藝節目中被強制|插|入|了一段食用油廣告。
“優質脂肪,讓運動更健康!”
“只要388!”
沙發上的姜逾忍不住吐槽:“這麼貴,能賣出去嗎?”
超市裡頭的橄欖油與動物油脂不過幾十信用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