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僅有鮮奶是不夠的,你也知道,作為女性訓練者會比男性在訓練過程中更依賴優質脂肪的攝入。
所以用於變瘦的脫脂牛奶跟變壯的蛋白粉本質是一樣的,都是商品,我都賣,只不過針對不同的女人賦予了不同的意義——變瘦,變壯。”
“減少脂肪攝入,讓她們瘦,加大蛋白粉增肌,讓她們壯。”姜逾深覺教練是一位商業天才,“有用嗎?”
教練說道:“有用你會不知道嗎?我記得你們必修營養學基礎,也會配置運動營養師——結果當然是沒用,包括瘦與壯的對立概念也是錯誤的。”
裡面的可笑之處就在於女人肌肉的合成跟男人是不同的,卻以男本位的運動學為主。
對於男人來說,體脂越低,肌肉線條越突出,想要突出的肌肉線條,就必須採用高蛋白飲食,因此,瘦與壯,低體重與低體脂,對於他們來說就是沒有肌肉與大肌肉的區別。
對於女性來說,瘦跟壯不是界限分明的兩種概念,瘦是肌肉,壯是骨骼,此外,女人還需要足夠的脂肪。
之所以說足夠而不是適量,是因為國內的女人不僅肉食攝入量小,對於脂肪也是避之不及的普遍態度。
無論是脫脂牛奶來減少脂肪,還是用蛋白粉來加大蛋白質攝入,都是一種商品被賦予女性容貌|女|權|價值,從而帶來的溢價支付陷阱,從來沒有考慮過女人這一真實存在的、自然的個體所需要的營養結構。
在某些專案的備賽期,根據體重評級的方式,對女人很不公平,與男人簡單的需要脫水不一樣,女人需要面對更多。
同樣的、明顯的肌肉線條,女人必須承受更大的風險。
姜逾瞭然:“我以前一直很疑惑……為什麼肌肉線條明顯、能夠硬拉上百千克的女人參賽要穿高跟鞋。”
為什麼健美小姐需要穿高跟鞋,明明高跟鞋會影響腳踝,影響運動表現,影響發力。
“因為健美跟高跟鞋本質一樣是商品。”
就跟高跟鞋成為時尚女魔頭、職場女強人的標配一樣,由健美衍生出肌肉線條,衍生出的健身成為所謂的強大女人的標配。
健身跟高跟鞋一樣是商品,只不過被人賦予了不同方向的|女|權的意義,於是有了更多的人買賬。
很難說這種結果是好是壞,但姜逾從此不再相信任何女|性|主義。
高跟鞋或健身是女人的權利,是女性意識的覺醒。
用口號正確取代結果正確,這是一件非常愚蠢且危險的事情。
尤其是在大部分人是如此愚蠢、盲目、狹隘的情況下。
人們談論內容有多麼的必須、多麼的先進的時候,是基於經驗的歸納、社會性的學習、各種依據,而不是高瞻遠矚預知了正確的結果。
為健美美麗死去的女人有,為健身美麗月經不調的女人有很多。
前者的數量遠遠小於後者,不是因為前者更正確,而是健身的女人更少,前者更小眾。
教練跟姜逾談論著健身房老闆的八卦——
愛女博主,健身,女|權,但名下健身房難以與老公分割,導致業務經營過程中被指辱女,連她本人無法與辱女的丈夫離婚。
“真慘啊,還好我們顧客只是心疼她遇見男人,依舊會乖乖付錢。”教練微微一笑,顯然這件事多多少少影響到業績與口碑,使得她本人也變得刻薄起來。
如果把健身換成高跟鞋,把愛女健身換成愛男嬌妻,其實就跟為健美為束腰而死的模樣一樣。
不是更強大,而是一樣。
在相同的社會結構裡,女人這個字眼裡面,不被承認個體或層次的差異性,而是被一視同仁的引導著,只是路徑不同。
耳邊的陳希魚還在絮叨,話語中擺明瞭自己的立場:“我覺得他們好瘋啊。”
姜逾則是想到了更多——將商品賦予女|權|價值的溢價,這件事的對立面是什麼?
她的心思落在了自己參演過、以及即將參演的劇本上。
將女|權|意識形態以商品的形態、以便捷的媒介形式進行輸出。
就像過去的電視劇一樣,正劇、言情劇、耽美劇,所謂的古早片、冷門片。
男人制定規則,女人遵守規則,男人受益,女人獻祭,所有人都不斷完善這種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