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夜話
趙楹出發去渡馬關那日海毓並未相送,而是與趙楹在麻雀巷的小院中告別後,一個往北出關,一個往南巡視邑陽。
邑陽是交州最不起眼的小城,緊挨著西江南部,一入夏,西江吞吐量過載,西江決堤,邑陽便要遭受洪澇災害。
這幾年望都作為北周的政治中心吏治都混亂不堪,更別說地方官府,像邑陽這種天災頻頻的地方,更加沒人願意管控,不過幾年光景,邑陽便成了黃沙之上的空城。
海毓一踏進邑陽,便只感受到了荒涼。
“大人,可要下官去給邑陽知縣送信,讓他來驛站見您?”說話的是望都從隴縣帶來的兩名知事中的一人,名叫宋凜,這一路上雖然悶不做聲,但卻總能在海毓想做什麼的時候現行安排好。
宋凜的妥帖倒顯得另一名知事張大雷以及隨行兩名從望都來的督察禦史有些無能。
“不用,直接去驛站。”
“是。”
海毓說完,又掀開簾子看向兩名監察禦史。
在察覺到他的目光後,沈靜和宋平安連忙道:“不知大人有何吩咐?”
“邑陽現居人口、可耕種土地,你們二人領五十人,將情況這三日登記在冊。”
沈靜利落應了一聲是,宋平安聽了這話後連忙追問:“不知大人是否想要將邑陽人口分得更加細致一些?老人青年幼童,男女人數,可否都要分別登記呢?”
海毓一聽宋平安說話就有些頭大,這人簡直就是加強版的謝臨,話更多,更密,只要一開口就很難停下來。
“倘若你覺得時間充足,想登記也無妨。”海毓不願與宋平安糾纏,幹脆利落地吩咐完後便撂了簾子,躲清淨。
自從元崇帝推行黃冊後,望都上下的人口土地其實已經有了很清晰的登記在冊,但這幾年吏治混亂,國都五城倒還好,像邑陽這種地處偏遠的城池,地方官府便自然而然地鬆懈了下來。
趙楹帶了一萬禁軍來望都,若是想繼續擴大禁軍,招兵是必行之策,但招兵過後便得解決糧草問題。從趙楹和海毓決定在交州紮根開始,他們便選擇了一條與望都背道而馳的道路,望都不可能撥錢撥糧給趙楹擴大軍隊,他們只能在交州自給自足。
軍屯制是海毓思來想去後唯一想到的,能夠解決他們困境的辦法。
沈靜和宋平安不知道海毓想做什麼, 但他們好在聽話,知道跟著海毓出了望都,海毓便是他們的頂頭上司,領了海毓的吩咐便立馬幹活去了。
剩下兩個交州本地的父母官,海毓倒也不想糊弄他們,去了驛站後便開門見山道,自己準備將邑陽建造為交州糧倉。
宋凜面無表情。
張大雷瞪大雙眼。
兩人沉默地看著海毓,誰也沒有主動開口。
倒是海毓說完後微微笑了笑,慢條斯理地泡了一壺茶,溫聲道:“宋大人,依你看,本官想要在交州施行軍屯制,是否可行呢?”
張大雷是個老油條,為官數十載無功無過,上峰來來回回換,他這個九品知事倒是坐得穩,無論什麼風波都牽扯不到他頭上來。
不知怎的,張大雷看著坐在自己面前的這位年輕的官員,總覺得他的安穩日子要到頭了。
張大雷呵呵賠笑,始終沒有主動說什麼。
海毓看了一眼宋凜,宋凜面無表情,但在和海毓目光對視後,一板一眼地說道:“大人吩咐,下官必定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