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安邦對如今的遲晚來說太遠,也不善於這類的事情,但沒有人天生就會的。
遲晚聰慧,跟在她的身邊久了,未必學不會。
經過這些日子,虞九舟很看好遲晚,只要她能保持現在的忠誠,日後成為她的左右手也不在話下。
她若監國,遲晚必是重臣,她若攝政,遲晚必是內閣閣臣,她若更進一步,遲晚如何不能封王。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在於,遲晚能保持現有的忠誠與能力,能滿足她所期待的那樣,能學會怎麼做一個治國安邦的重臣。
可惜,現如今的遲晚沒有那種幹勁。
今朝二字是虞九舟對遲晚的期許,不僅是期望她成為一個賢才,更是希望她能有些幹勁。
遲晚卻以為,虞九舟在給自己解圍,同時她很喜歡這個字,今朝指當下的這一天,重在當下悟真常,莫為嗔怨擾清修。
其實穎王理解得也不差,及時行樂也挺好。
但遲晚能站在穎王那邊嗎?當然不可能,於是她道:“殿下說得對,臣定當竭盡全力,做此賢才。”
穎王幹笑一聲,“就是不知道今朝的字是誰取的,他取此字的時候,難道也是與阿舟一樣的意思?”
遲晚冷笑,“穎王此言差矣,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與別人不同,我看到的穎王你,是而立之年,行為舉止油膩,搞不好在別人看來,穎王有錢有勢,是個好靠山呢。”
可她的語氣實在是聽不出來在誇他,反倒是在說,你要不是有這些外在條件,內在條件簡直不值一提。
還說他行為舉止油膩,那不就是吃了生肥肉一般的惡心感。
穎王再會裝,臉上的笑也擺不上來了,心裡氣得要死,可遲晚這話,又沒有明擺著罵他。
什麼時候這個廢物,變得這麼牙尖嘴利了,實在是可惡。
還有這個虞九舟,怎麼這麼護著這個廢物,她不該恨她嗎?
不過他聽說,陛下希望兩人早日生個皇孫,倒是一直在撮合她們,搞不好是在表現給外人看的。
不行,他必須得在陛下面前,拆穿兩人的關系,她們實際不和,陛下知道的話,還不知道會怎麼懲治兩人。
想到這裡,穎王的臉上又露出了笑容,“今朝多慮了,本王不是那個意思。”
聽他又自稱回了本王,遲晚也毫不留情,“穎王還是稱在下官職吧,今朝的話,本駙馬與王上還沒那麼熟。”
穎王是郡王,她位同郡王,兩人沒什麼差別。
大周宗室繼承製,初始為親王,三代以後降為郡王,“穎”是祖宗封號,虞念安繼承過來的。
像中山王,祖宗封號為中山,繼承過來還是中山,第一代的時候,不受當朝帝王喜歡,封號封地都差些,後代繼承也就這樣了。
第一代穎王受帝王喜歡,封號封地都好。
但真正受到帝王喜歡重視的皇子皇女,封號都取自大國名字,如“秦”“晉”“齊”“楚”等,其中以“秦”為尊,秦國長公主虞九舟。
穎王府過了三代,穎王是郡王,遲晚這話談不上尊不尊敬,大家級別都一樣,憑什麼讓著你。
一會兒阿舟,一會兒阿晚的,讓人不喜。
遲晚聽著穎王自來熟的,自稱為兄長,叫的這麼親密,心中已經很不開心了。
她跟自己堂兄的關系可不好,為了爭奪奶奶留下來的東西,開始說她是女生,不配繼承家産。
奶奶留下的一把由銅錢綁成的金錢劍,他們覺得是古董,非要搶了去。
事實上那些銅錢很普通,幾十塊錢一個,整把劍也就一千多塊錢,偏這些人不信,要把劍給拆開檢查。
奶奶這個道是跟著她師父學的,師父除了留下幾本書,沒有留下什麼東西,金錢劍是奶奶自己綁的,又不是傳承了多少年,裡面有什麼好銅錢。
奶奶就那點兒家底,能買到什麼值錢的銅錢,人家賣銅錢的也不是傻子。
這些人不僅爭奪奶奶留下的東西,連她父母留下的東西都要爭奪。
虞九舟的這位不知道隔了幾代的堂兄,同樣是來爭奪財産的,並且以她是坤澤的原因,把她放在了繼承人之外。
就跟當初的她一樣,按照那些人的邏輯,因為她是女孩,連自己親爸媽的東西都不能繼承,與法盲無異。
可在那個世界還有法律能幫她,這個世界的法律都不站在虞九舟這邊。
穎王句句不離“為兄”二字,就是在強調,他是兄長,皇位有力的繼承人,讓虞九舟想清楚了,他是儲君人選之一,現在她要認他為兄的話,等他成了皇帝,兩人依然是兄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