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聽宋時條條框框的梳理結合,一下將整個養殖業都搭建起來,徐光啟不由的心中大動。
立即請纓將這件事情攬了下來,還廣發請帖將之前一些?興趣相投的好友請過?來。
物理學院雖然定在了京師,但是江南完全可以成立一個實?踐分院。
研究的再?深的技術都需要應用到實?際的生産上面。
於是在養蠶工坊的外面,轟轟烈烈的窪地改造開始了。
各種不同型別和比例的桑基魚塘開始轟轟烈烈的動工起來,試圖找到一種收益最大化的解決方法。
同時還派人一個個的村子走訪,這樣大規模又?精細化的産業,如果不能得到鄉村宗族的助力,是很難做起來的。
畢竟想要搞好一件事情並不容易,但是想要搞壞一件事那可就?太簡單了。
而魚塘用地,一定會牽扯到宗族資源分配問題,怎麼分地,怎麼挖塘都不是一個簡單就?能弄好的事情……
還有就?是,以前的魚獲大多是按船徵收,一旦將魚獲産業化,那麼相應的稅賦也要完善好,以免百姓被?重?複盤剝。
牽一發而動全身,但是宋時相信,徐光啟這個在官海沉浮多年的人精一定能處理好這些?細節。
因為宋時的介入,江南地區整個桑葉期貨市場被?打的七零八落不成樣子,許多囤貨居奇的桑園老?板都被?宋時順著線索抄了家,流放千裡?。
今年蠶農的春季算是平穩度過?了,沒有高利貸,不管是桑葉還是蟲繭生絲,都可以去找官府換糧票,不必經受富商買賣經營流轉的層層盤剝。
不過?因為大量的桑園被?官方抄家收走,因此市面上的買賣的桑葉相應的減少了一些?,但是整體來說,還算頗有盈餘。
另一邊的工坊裡?,柳三娘在蠶室整整學了一旬,才開始正式養蠶,不過?齊娘子的方法雖然瑣碎但是卻是卓有成效,只是需要不斷的記錄各種資料比較麻煩。
以往柳三娘在家孵蠶,能有六成孵化率就?不錯了,但是齊娘子這邊的蠶室最少的也有八成。
而蠶室之中的病蠶弱蠶也是極少,不少人都偷偷討論是不是有神仙保佑……
她?們這些?養蠶人,每人一個蠶室,裡?面有著上幾十張的蠶床,每天就?是不斷的處理桑葉,喂蠶,聽?著沙沙的吃蠶聲。
到後來,光憑聲音,柳三娘都能猜到蠶床裡?面是不是應該要餵食了。
而等到蠶蟲度過?了最後的發育時期,終於開始吐絲結繭的時候,所有的養蠶人都忍不住鬆了一口氣,這才有心思和眾人調笑。
在這莊子裡?,一天三頓幹糧,中午還有一頓葷腥,哪怕是農忙時節也就?這樣的待遇了。就?是怕大家在外面沾上不知名的病菌,一個蠶期完成才準出莊子讓人有些?不滿意。
“果然還是官家大氣,這地龍,這玻璃窗,要不是我買不起,我也想在家這麼養呢!”有人嘆氣。
“確實?,還有那些?什麼儀器,每天都還要計資料,這些?市面上都沒有賣的呢。”另一個人也接上了話茬。
“哎,在家的時候我們一家養個四五個蠶床,已經是沒錢買桑葉了,但是到了官家這裡?,一個人都能養上幾十張蠶床,這一次不知道能結出多少絲呢!”食堂之中,一個娘子一邊吃飯,一邊羨豔的說著。
眾人說話歸說話,但是手上,嘴上倒是不停的。
雖然只在蠶院住了一個月,但是眾人因為飲食條件比在家好上太多,不少人都從面黃肌瘦,變的豐潤飽滿起來,整個人的氣色和精神面貌都好了起來。
要知道之前可是因為瘟疫,糧價大漲,江南地區可餓死?了不少人。
好在鎮遠軍及時穩定住了形勢,日子才一天天的好了起來。
其他人心中一動,下意識算了一下,光這一個莊子,就?能抵的過?幾百戶的養蠶人家,只要桑葉夠,人手根本不愁找不到。
“要是這樣的工坊有百家千家,那生絲的價格得跌下來多少啊?”有人疑惑發問。
眾人卻是心頭莫名一寒,彷彿觸控到了什麼不得了的東西,心中都紛紛不安起來。
如果這樣的工坊,有千家百家,那麼還需要那麼多的養蠶人嗎?
世面上的桑葉是有限的,如果官家出手,那些?散戶養蠶人還能買得到桑葉,養的起蠶嗎?
一時之間,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只剩下蠶蟲吐絲做繭的聲音。
白胖的蠶蟲還在奮力吐絲,一層層的將自己的身軀遮住。
全然不知,死?期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