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聖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於議也。邱祖曰:粒米文錢皆農夫之血膏,豈無功而可受。
此皆言學者須當以道為重,而不可苟圖衣食也。夫修道者,所以為性命也。
此身未離塵世,雖衣食不能廢,但不因衣食而誤性命大事。自古祖師教人素位而行,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首貧賤。
不必一定乞衣食於十方。因其上智少而中下多,故行持有安勉之分,難易之別,教人量力行之耳。
蓋上智者有大身分,有大力量,不妨在市居朝,處於富貴場中,而能做出不染富貴之事。
不待借人之力,直登道岸。若中下者,身分低,力量小,不能一了百當,居富貴便為富貴所累,有妨大事。
故教脫離富貴,忍辱乞化,隨緣度日,困心衡慮,磨鍊性氣,從實地上做事業,在艱難處用功夫。
亦有上智之人,不愛富貴,擺脫恩愛,而甘受貧淡。一衲一瓢,遊食護口,潛修密煉,使人不識,易於為功。
凡此皆不在衣食上留心,但不過借十方之力,暫以養此皮囊耳。世間糊塗學人,不知十方血汗,非可輕易空受,舍其性命大事,乃以衣食為重。
東募西化,飽食曖衣,正事不幹,閒遊浪蕩,絕不思出家所為何事。既不能報父母養育之恩,又不能報皇王水土之恩,累下十方賬債,怎的消化?
更有一等作孽漢,頭頂道冠,心藏盜蹠,苟圖衣食,設法哄騙。或借而竊人財物;或裝高明而受人供養;或借修廟而善中生機;今日入善人之家而化錢,明日尋學好之人而乞米,東拐西騙,耍錢賭博,吃酒咽肉,挪下十方口債,將何抵擋?
邱祖所謂肉雙角或有或無,一條尾千定萬定者是也。吾勸真心學道者,速將累債關口打通。
隨緣護口,淡泊養身。一絲一線,當思來處不易;一飲一食,須知成就艱難。
時時努力,步步加功,期必至於道成德備而後已。果能到道成德備之時,不但消化十方債賬,即無始劫以來宿孽,皆一筆勾消,方且衣天衣,食天祿。
而況塵世之物乎?否則,只知累債,不知消債;只知挪帳,不知還帳,無功無行,罪積如山,妄想知道,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