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主就不怕我重返巔峰,再回來與你爭奪聖門?”在阡陌縱橫的原野旁,石之軒撫摸著手中抄本緩緩開口,這位如今的大德禪師樸素的穿著一身灰色僧袍外披紅色袈裟整裝待發,他視線看向一旁的,玩笑似的說出心中疑惑。
不怪石之軒有些不可置信,因為手中拿著的正是魔門不傳之秘《道心種魔》和嶽山曾想借之破而後立的《換日神功》,如今成為文搏臨別前贈送給石之軒的禮物,彷彿不值一提。
周邊淅淅瀝瀝的馱馬嘶鳴聲不絕於耳,大量的僧俗齊聚於此人聲鼎沸,他們正在最後一遍檢查西行的物資,清點著同行的人員。
此時晨光正好,氣候宜人,正是選定的石之軒西行取經出發黃道吉日,相距當日無遮大會已過了近一個月時光,誰也想不到取經之事終究還是在文搏的強力推動下成行了。
雖然四大聖僧因為各種緣由無法親至,但是他們的徒子徒孫都不願錯過這次盛事紛紛趕到,加上每個宗派都推舉出了至少一人與石之軒同行,於是便有了這近百人的龐大隊伍。
西行的僧侶們在絡繹不絕的商隊中人數車馬不算最多,可是盡數是僧人組成的團隊依然吸引了許多人目光,以至於道路都為之堵塞,負責商道的魔門不得不派出人員維持秩序清理交通。
聽得石之軒發問,正在默默看著這番景象的文搏先是調侃一句,“大德禪師若有此雅興,我自然求之不得。”
接著文搏方才說道緣由:“此行大德禪師代表的不只是華夏佛門,沿途必定多有波折,若是沒有武藝傍身多有不便。何況依文某觀點,蠻夷畏威而不懷德,禪師沒有高深武學,那幫天竺禿驢難道能比中原禿驢更好說話?”
石之軒聽見這話也是內心苦笑,指著和尚罵賊禿也就罷了,文搏當面就直接說中原的和尚也是禿驢卻無人敢於出面反駁,誰叫西行之事多由魔門操辦,往後沿途道路更要仰仗魔門庇護。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文搏個人的武力已經顯露無疑,佛門僧眾就是再心有不甘,也不會傻到正面跟他爭執。畢竟你和寧道奇那般大宗師有佛道之爭對方也就是和你辯論,文搏可是證明了自己不但要言語上駁斥你,現實中還要打死你的。
所以佛門對如今的文搏格外忍讓,令石之軒這位曾經的大魔頭都不由心生感慨,正要謝過文搏,卻又聽見對方開口。
“不過禪師可得快一些,哪怕有《換日神功》與《道心種魔》,從頭開始修行也得許多時間,希望等你回來我能見到當日邪王風采。”
石之軒聽罷粲然一笑,將手抄本放進懷中,拄著一根木杖望向遙遠的西陲,不由坦言道:“若還是石某人,那必然臥薪嚐膽會與你相約一戰,然而如今貧僧志不在此,區區魔門哪比得上流芳百世的取經?還望照料好青璇,貧僧去去便回!”
說罷,石之軒再也不回頭,踏上馬車垂下布簾,在車廂中盤腿而坐,一旁的石青璇終究按捺不住,又跟上去和父親耳語道別。
隨著石之軒的動作,西行取經的諸人也知道到了啟程的時候,紛紛前來與文搏拜別。
文搏點頭示意也不多說,只是對法融囑咐幾句,這位嘉祥大師的高徒正是此次西行取經的具體負責人,他雖年紀不大但是對於俗務熟稔,將每一件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條,不用石之軒操心。
“仲少,我去跟文大哥道別,你多保重!”最後便輪到了徐子陵,這個年輕人激動雀躍,之前拉著寇仲依依不捨互道珍重,這會兒絲毫不見分別的悲傷,反倒像是為各自踏上好前程感到由衷的歡欣鼓舞。
寇仲還不忘笑著跟他揮手,“去吧悟空,等你回來可別帶著個天竺女人!”
“文大哥!你看著吧,這次由我護送大德禪師去往天竺,一路上要是有不長眼睛的,我定要讓他們知道厲害!”徐子陵裝作沒聽見寇仲的調侃,他此時腰挎長刀身著貼身武士服顯得格外利落倜儻,哪怕這會兒剃光了頭髮都格外精神。
文搏笑著鼓勵道:“好,大德禪師的安危就靠子陵保護了,若是得空,不妨向禪師請教武學,他對佛門、聖門、道門多家武學都有深刻見解,而且謀略也是當世一絕,希望等你學成的時候,咱們共聚一堂建立功業!”
說完之後,文搏不忘從懷中掏出一個小盒子遞到徐子陵手中,徐子陵好奇的接過盒子,在文搏示意下揭開一看,卻是一雙皮質手套,看似薄如蟬翼可是他拿在手中一揉就察覺到其中古怪,忍不住嘆道:“這是何等材料所做?怎麼如此堅韌。”
文搏說道:“我聽道信師父說你相較於長刀更擅長徒手武學,可是徒手雖靈動縹緲但是面對兵刃未免太險,所以我從楊公寶庫中取出的這副手套今日算是恰逢其會,雖然我也不清楚是用什麼材料做的,但是它能灌輸真氣並且堅韌異常,憑之足以抵擋刀槍劍戟,想必子陵帶上此物如虎添翼。”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可太謝謝文大哥了!有了這手套,我還用長刀作甚!”徐子陵說罷就要把長刀拋給寇仲,這柄長刀也並非凡品,同樣是文搏從楊公寶庫中得到之後送給道信大師的,只是後來轉交給徐子陵。只是徐子陵雖然長刀也使得極好,可他最喜歡的戰鬥風格還是徒手對敵,既險又俊,倒是像極了邪王石之軒。
不想文搏勸阻道:“技多不壓身,以子陵的天資於刀術、徒手上都能臻至極境,又何須放棄用刀呢?假使你與人對敵,一手持刀進攻另一手暗藏殺機能攻能守不是更出人意表?就是這花的精力又要多上許多,希望子陵能平衡好。”
徐子陵心有所感,覺得文搏不愧是絕世高手,想法都與眾不同,也只有文搏這種是徒手、槍術、刀術樣樣精通的才能有這樣的作戰方式,雖然與徐子陵喜好的風格略有不同,但是他終究還是接受了文搏的建議。
因為徐子陵想到寇仲往後又會跟從文搏學習,令徐子陵更起競爭之心,總不能這次回來之後,見識過域外風光跋涉千山萬水最後還輸給寇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