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搏提議西行取經並不算什麼開創性的建議,早在魏晉時期就有高僧前往天竺取經求法。
可他此時提出取經之事依舊讓在場僧眾心情一振,從了空圓寂的悲傷中恢復過來,所謂死者已逝生者如斯,就請了空禪主安心去吧,大家還得繼續生活,誰叫這個時機太過巧妙。
淨念禪宗作為中原佛門領袖,甚至可以說得上是正道領袖,在了空死後群龍無首已成定局。明眼人都能猜到接下來極有可能是佛門中聲望正盛的四大聖僧接替後繼無人的淨念禪宗領導佛門,而文搏提出讓石之軒西行取經,意味著魔門想插手爭奪佛門話語權的事情。
因此淨念禪宗的護法金剛之首不嗔立刻站了出來,不顧文搏一招擊敗了空的餘威,大聲說道:“此事不妥!石之軒當年罪行累累,本就是邪道魔頭,如今你說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咱們無從分辨。就算大家承認他佛法確實很有見地,但是貧僧絕不認可他有資格代表中原佛門前往天竺求取真經!讓一個邪魔外道流芳後世,豈不是給佛門蒙羞?”
不嗔一語道破文搏目的,就是讓石之軒取經鍍金,到時候當石之軒帶著來自佛門發源地的無數佛學典籍歸來,到時候聲威必定蓋過淨念禪宗,讓本就因為了空圓寂可能衰落的淨念禪宗更加凋零。
同時不嗔還將石之軒前往天竺之事繫結到代表中原佛門,這就是暗示四大聖僧與淨念禪宗站到統一戰線上。畢竟哪怕是得道高僧也有世俗慾望,他們或許不在乎錢財地位,但是留名後世的吸引力就連真佛也得心動,何況四大聖僧?
果然智慧大師猶豫片刻之後聲援道:“求取真經固然是佛門盛事,但是由文施主主導卻不合常理。首先施主並非佛門中人,此事道信大師已然證明,第二邪王固然武藝高絕,可其心思難測,由他代表佛門西行若是妄動干戈,往後我等有何面目在地下見過前輩先賢?”
這話就是站在佛門立場不希望由文搏主導,哪怕文搏擊敗了空令其自盡的餘威猶在,視線掃過無人敢於對視,但取經這事情佛門依舊不願任由魔門來操辦。
一直沉默寡言的帝心尊者同樣不贊同此事,只是他的看法頗為獨到。
“如今中原佛學昌盛何須前往天竺求取經典?天竺經典乃是因地制宜而生,來往中原也是經過諸多前人引申鑽研最後開創出適合咱們的佛法,此時天下未定、佛門宗派林立,求取典籍歸來未免火上澆油,在本就紛亂的世道上又添佛門爭端,殊為不智也。”
帝心尊者一開口便直指要害,令諸僧凜然。因為他這話語說得隱晦,實際上在場的僧侶中多有了解當前局勢的都明白,此時佛界對於諸多經典的詮釋存在巨大差異,這些歧義經過多年發展不能協調統一,卻又在這些年的鬥爭中共存了下來。
這樣的狀況雖然導致佛法不能如他們期望的那樣弘揚,令華夏成為地上佛國,可是和尚們生活優越就算在亂世都衣食不愁,經常成為貴人富豪們的座上賓。
而石之軒若是從天竺取回經典,極有可能將那些領先華夏的理論帶回來之後直接打破當前佛門平衡,屆時佛界必將陷入巨大的變亂之中。許多如今存在的教派就會被新來的理論擊垮或者融合,所以許多人意識到這一點之後,不願意支援石之軒西行的理由又多了一點,而且是和他們息息相關的決定性理由。
反而道信大師頗為意動,因為他年紀在四大聖僧中最小,如今不到五十。加上他武學造詣深厚,學習能力強,若是能參與到這次西行取經之中,非但能讓自己佛學大進,更能弘揚禪宗佛法。
只是帝心尊者的理由太過充分,他一時間想不到什麼理由辯駁反對,又因為和文搏的關係本就飽受猜疑,讓他略有猶豫該如何表達自己的看法。
然而文搏漠視著眾僧群情激奮,心中好笑。剛才淨念禪宗為首的佛門中人還在為了空的死而悲傷嘆惋,這會兒一聽到他說取經之事立刻忘記了了空的遺骸就在旁邊。
果然死去的和尚才是好和尚,比如了空就沒了廢話,但是活著的這些人還在繼續給他添堵。
可是他們在熱烈的爭執中忘記了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現在場面局勢根本不在這幫佛門中人的主導下。當了空身死,文搏已經徹底主宰了這場無遮大會,就連如今他們談論的話題都是文搏提起。
所以這些人的看法又怎麼能左右到文搏的決斷?
“諸位的建議文某已經聽到了,贊成的原因就不贅述,但是反對的理由無非就是認為大德禪師不能代表佛門,並且擔心天竺的佛法經過數百年發展已經不適合華夏。”文搏揚聲開口,聲音頓時蓋過眾人言談。在場諸僧方才意識到此人魔功深厚,剛才擊敗了空的魔威重新籠罩在峻極峰巔,令他們噤若寒蟬,卻又暗自不忿。
畢竟到現在為止,四大聖僧中兩個都不願意西行取經,哪來的贊成之言?奈何文搏出聲之後那些僧人心中的“魔門妖女”磨刀赫赫,露出爪牙,四大聖僧顯然也沒了把握在這樣的局面下跟他動手,只是心有慼慼覺得了空禪主不該救這樣自盡圓寂,若是有他領頭就算雙方不比拼武力,也有足夠分量的領袖來反對文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些和尚卻忘了正是因為文搏正面擊潰了空,讓了空意識到自己如果不死今日佛門只怕要被文搏藉故一網打盡,淨念禪宗在了空敗後更是無力反抗。所以了空才決定以自己一死來承擔所有罪責斷去文搏藉口,這樣文搏若是還想插手佛門事宜就只能溫水煮青蛙,否則文搏休想掌控佛門,只能魚死網破,這就給了四大聖僧周旋餘地。
只是了空也想不到自己一死,文搏竟然丟擲了一個瞬間就分化四大聖僧的提案。別看道信大師和嘉祥大師沒有開口表明態度,實際上這兩位已然心動。
因為不論禪宗還是三論宗在這個時代都不屬於主流,禪宗後來經過弘忍、慧能發揚光大,三論宗直接衰敗到後世都幾乎不曾聽聞。
所以這兩位高僧不同於另外兩人,有藉助西行取經完善自家理論弘揚光大的意願。並且此事若是能成,必定開啟華夏佛界的恢弘盛世。
道信大師就極為看好文搏這次西行取經的方案,原因無他,之前僧侶們去往天竺求取真經都屬於個人行為,就連所在寺廟、宗派支援的都非常少見。哪怕到了玄奘都是偷渡出境還被唐太宗下令追捕過,根本得不到大勢力的支援,遑論國家在背後站臺。
而文搏代表的不僅僅是他個人,還是整個魔門。若是能在無遮大會上敲定此事,那就得再加上佛門。這樣兩個勢力支援的西行取經必定大獲成功,如何不讓道信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