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悶之餘,都出聲問道,得出的回答是堅決無疑的。
八思爾不花把手裡那隻銀質酒杯扔到一邊,笑吟吟的說。
“如果說大元朝尚有一人能打下徽城,那便是王保保,其他人不做考慮。即便是察汗元帥在世,他也不見得就能攻下這裡。王保保可以。”
參謀們不可思議地相互看了看,正在就是想不明白一位青年將領居然比察汗元帥受到的嘉獎還要多。
八思爾不花眯起眼睛,朗聲說。
“等他來了,你們就知道了。通知部隊,餵飽了馬,磨好了刀,準備跟我出城,一舉殲滅匪患!”
八思爾不花統治徽城多年,早在冬日作戰時就積累了大量的草料。
他在冬季時就開始訓練戰馬,並將自己的軍隊分成若干小隊,每組配備一名騎手進行行軍戰鬥。
元軍是騎兵戰鬥力惟一不因氣候而折,是八思爾不花,徽州軍。
浩浩蕩蕩,元軍由徽城啟程,加上次南征,宰相脫脫遺下數十萬元大軍。
八思爾不花,手裡有很多兵,的確很厲害。
朱元璋率紅巾軍由左翼進攻,以張士誠為首的鹽商,由右翼進攻。雙方在軍事和經濟方面展開激烈爭奪,最後以紅巾軍勝利告終。
突襲開始時製造的混亂並未很快擴散,但很快就遭到了八思爾不花掌握的數個預備團的壓制,甚至多次差點打出反擊戰。
這可把朱元璋和張士誠都弄頭痛了。於是雙方各出人馬準備大戰一場。
敵眾我寡的最佳方式是製造混亂和藉機收穫。
但八思爾不花的行軍陣型堅不可摧,手中預備團靈活多變,起義軍現身的地方,他們會在任何地方打架,絲毫沒有讓起義軍有乘亂而入,大展宏圖之勢。
在徽州軍徐徐前進的同時,朱元璋和張士誠每次進攻力度都增大,至始至終,以防止徽州軍和王保保的匯合,紅巾軍和軍團合署辦公,擋住了徽州軍的去路,擺下陣仗,和八思爾不花一決高下。
但是,讓人意外的是。向來驍勇前行的八思爾不花,竟扔下了一萬隻馬,擺出一線決戰之架,大隊人馬繞道側方,直奔潁城開拔。
待朱元璋他們響應時,八思爾不花所率徽州軍早已和王保保馬隊會合一處!潁城危在旦夕!
在接到資訊那天晚上,朱元璋與張士誠聚在一起,凝視地圖雙眉緊蹙的眾將面孔,個個神情肅穆。
他知道,今天要做的事情肯定會很難。
八思爾不花之舉,讓大家都始料不及的是,與此同時,還讓大家都犯難。
徽州軍與王保保會合,一發起攻擊,潁城岌岌可危。
如果不趕快救兵,後果不堪設想。
前往救援,將元軍伏擊。
不去救援,起義軍政權垮臺,潁城又要復歸元軍。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做呢?走或不走,都是大麻煩。
張士誠的幾個哥哥提出固守不住,搞好防務工作,保留起義軍勢力,甚至潁城被攻破、被推翻,前提是起義軍還在,完全有可能恢復。
喜歡大明:模擬國運,老朱扛著我上位請大家收藏:()大明:模擬國運,老朱扛著我上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