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料,那個李思齊又不是什麼軟柿子,真打起來了,還是一把好手的。
兩天後李思齊擊敗了徐壽輝的一個步兵營。
徐壽輝攻下李思齊的一個據點是在那天下午,李思齊於是拿下陳友諒的一城。三方勢力展開拉鋸混戰,李思齊左右夾擊,手中數十萬元的軍隊用得恰到好處。
雖說沒有對對方造成什麼值得稱讚的傷害,但也沒怎麼吃虧。
甚至是和他對戰陳友諒、徐壽輝均連聲嘆息。
李思齊那麼好的一個將軍,居然是為了元軍,實在是太遺憾了。
李思齊本人心知肚明,與起義軍對抗,萬事莫做絕。
他終究還是個漢人,說不上哪天元朝就崩潰了,還得去起義軍那裡尋求生存的機會。
所以,前提是陳友諒、徐壽輝不要主動出擊,他決不允許先下手為強。可是,如果他們不動,那就只有被消滅的命運了。
經過三方相互拉鋸的半月時間,陳友諒和徐壽輝也同時找到李思齊的特徵,兩人很有默契地停止了攻擊,和李思齊駐地遙遙相望,只要他不動心,它們就不會動。
這讓雙方都十分緊張,都希望能儘快取得主動權。
前提是李思齊大軍有開拔潁州之勢,陳友諒與徐壽輝立馬發起攻擊。
剛聯絡上李思齊就撤了下來,看來也不太願意突破潁城,和王保保打一輪。
但張士誠和朱元璋面臨的八思爾不花不同。
八思爾不花,根正苗紅,蒙古子弟,就是喝馬奶酒、吃烤羊肉看摔跤比賽長大的蒙古將軍。
他從小就對馬情有獨鍾。他心中蒙古鐵騎天下無敵觀念深入人心,決不可讓別人踐踏。
特別受到漢人的踩踏。更難得,狂熱信念後面,八思爾不花也是個對戰場局勢鎮定自若。
他對自己所率領的軍隊有著明確而深刻的認識。說得直白點,他對蒙古鐵騎強大的信念。
同時,也沒有貶低起義軍絕對戰力,就是要有理想,有追求,有志向、有才幹,大元四將之一。
耶拉被害,八思爾不花重傷,所有的羞辱都累積到了心裡,久而難忘。
他知道,自己已經無法再回到故鄉了,於是決定離開家鄉去投奔南方起義軍隊。
養病6個月時,八思爾不花一天出動了一大批斥候,去搜集起義軍戰鬥情報,細究其用兵之法和陣型,等待有朝一日復仇。
皇天不辜負有心人的厚愛,總算讓自己等來了這一次的機會。
察罕帖木兒迅雷不及掩耳,響叮噹的聲音很快就幹掉了他。
這一點讓所有人都始料未及,卻在八思爾不花的計算之中。
他早已經派兵去警告察汗元帥了,起義軍不可低估,抓到一個殺一個,永絕後患,方為硬道理。
遺憾的是,英勇善戰、叱吒風雲的察汗元帥,並未把這幾句話記在心裡。
一心只想一勞永逸,一戰定勝,卻無端端賠了性命。
得知王保保率軍渡江的訊息,八思爾不花,一顆心又放回了胃裡,笑著告訴周圍參謀。
“這次我們肯定能贏。”
參謀們無法理解,八思爾怎麼沒有花個老將如此看重王保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