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中,中秋節到了。
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秋收再忙,這個節日是不可不過的。
何況鍊鋼場也給各隊鋪下任務:為鋼場的人們提供過中秋節的肉和白麵。
肉自然是豬肉了。生產隊上飼養的有,隊長王貴蘭決定殺一頭豬。
殺豬是在中秋節的前一天——農曆八月十四的下午。
這個時期學校只放麥假和秋假,麥假兩個星期,秋假四十五天。由於大鍊鋼鐵的原因,各生產隊都缺少人手,學校規定:
除了一年級以外,其餘班級都集合到學校,由老師領著,排著隊,打著五星紅旗,喊著口號,到各生產隊裡幫著拾棉花、掰玉米。
王貴強和王曉玲每天都要到學校參加勞動,家裡看孩子的任務,又落在了王曉華的身上。
聽說下午要殺豬,王曉華就攛掇臘梅,下午不要去地裡幹活了,她們一起看殺豬。
十四這天天氣也特別悶熱,玉米棵又都兩米來高,一米多點兒的臘梅在玉米地裡,就像在蒸籠裡一樣,一上午小褂兒就沒幹過。
馬惠恩看了心疼,也對她說:“臘梅,你又不是勞動力,幹不幹活隊上都得管你飯,沒必要天天跟著。今天忒熱,下午就別去了。”
這時,臘梅已聽說下午掰離村最近的那片玉米。由於離的村近,她沒敢在裡面掰嫩玉米。去不去對她來說已無所謂。
見王曉華挽留,母親勸阻,她也感到身子很疲乏,也就聽了二人的話,答應與王曉華下午一塊兒看殺豬。
臘梅和王曉華是帶著王曉葉一塊兒去的。地點在牲口棚後面的空地上。
壘了一個半陰半陽的大鍋灶,按了一口大鐵鍋,也叫殺豬鍋。把牲口棚裡放草料棚子的門板卸下來支在大鍋邊,算是卸豬肉的案板。
農村裡殺豬並不常見,孩子們都新鮮,連附近隊上的孩子們都來看。
臘梅她們趕到時,已經有一些男孩兒女孩兒們在那裡了。鄭存梁和王貴安也都在。
自從在場院裡玩兒過家家以後,臘梅這是第一次見到鄭存梁。
雖然是成人心性,見過幾世的冷暖寒涼,也許是前世曾經暗戀過的緣故,也許是這世太孤單,也許是他曾說過長大後要娶她做真媳婦,臘梅見到鄭存梁,心裡還真有些熱乎乎的感覺。
王曉華和臘梅是坐在積肥坑邊上的土堆上觀看的。居高臨下,看的最為清晰。
殺豬是技術活兒,並不是誰都敢下手,十一隊沒會的,便請了十二隊的一個殺巴子——雖然不是專業屠夫,相當於屠夫的角色。
殺巴子名叫王金烙,由於經常殺豬宰牲口,人稱王殺巴。
王殺巴五十來歲,長得五大三粗,濃眉大眼,一看就給人一種勇猛兇狠的印象,屬於雞狗豬羊見了都害怕的那種人。
殺豬是大事,又是請的外隊上的殺巴,隊長自是要親自陪著。又叫來了伙房裡的王饅頭和朱一勺幫忙。
朱一勺本名叫朱世旻,本隊人,因為炒得一手好菜,人送外號朱一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