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師在一邊提心吊膽,擔心從天而降的三倍薪水的飯碗不保。畢竟在容家工作,要比在餐廳輕鬆的多。而且是三倍薪水。朝九晚五。
唯一的客人只有眼前這個年輕人。憑藉他學廚多年的功力,挑戰一個十九年形成的味蕾難度應該輕鬆過登天和把豆腐雕成佛陀。
廚師拿出了每次在餐廳中詢問客人意見時候的認真:“不知道這道湯是否滿意呢?若是有什麼口味不對的.......”
廚師還說:“容城喜歡曼谷哪一道飯店的食物呢?”
容家的人把廚師請來的時候,首先的要素就是一切以容城為主,尊重的容城的習慣。而在第一天,容城就說,沒有容先生,只有容城。那就容城。
容城說:“家裡都是爸爸做飯的。”
容城繼續悶悶不樂:“我去朋友家裡,朋友也是媽媽做飯。”
這就無解了。
這是爸爸媽媽的味道。飯店是飯店的味道,家常菜是家常菜的味道。哪怕是廚師把容城父親的手藝複製到一模一樣,容城也照樣會悶悶不樂。
這事無解。
他做廚師多年,唯一無法複製的,還是家裡媽媽燒的難喝的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容城是第三代華僑。
他父親算是第二代。家裡除了容城的爺爺還會說一些國語之外,家裡已經普遍沒有說中文的氛圍了。
到了父親那裡,父親娶了本地的中泰混血的女孩子。作為有三分之一泰國血統的華裔,容城每個禮拜要去上一次中文學習班。他並不排斥,在他們中學,學中文的學生要比學日語的多,他們喜歡中國,這要歸功於中國影視文化的滲透。他們追中國潮流,就像當年韓流入侵國內一般。他們學校的中文老師來自臺灣,說話溫柔軟綿,自帶嗲音。教出來的學生還沒有學會正確咬字發音,已經先掌握了臺灣腔的精髓。
容城第一次和容若說中文的時候,容若還大吃了一驚:“你媽媽是臺灣人嗎?”
容城不懂容若由此發問的原因,他以為容若是在認真問他的媽媽。於是容城認真回答他:“我媽媽是混血。她的爸爸,就是我的阿公,是潮汕人。我婆婆出生在清邁。”
容若不懂:“那你為什麼中文是臺灣腔?”
“臺灣?”容城認真想了一下,“我的中文老師是臺灣人,臺灣高雄。”
容若恍然大悟。
“你的臺灣腔好標準哦。”
容城繼續聽不懂。
容若說:“這是誇你。”
容城說:“謝謝。”
.......這是聊不下去了。
容若是特意被派過去的。容嘉嘉是想,容若和容城年紀相差不大,同齡人互相應該更好溝通。等到認識了朋友,容城就會更自在一些。
可是反而連容若也跟著不自在起來。
因為容城問了他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我爸爸的家人,為什麼要讓我過來呢?”
容城很不解:“我爸爸和爺爺都在泰國。我還要上學。”
容若好奇:“你爺爺和爸爸,都沒開眼嗎?”
容城搖頭。
也是因為如此,容城的這一支幾乎成了容家旁支中的旁支。容家給了容城那片旁支曼谷的一些產業和生意,但是幾乎不聞不問,等同於放逐。
也是因為如此,容城的爺爺和爸爸從來沒有對容城說過容氏的特殊性。以至於容城十九歲生日的時候,無所準備的他看到有幾個鬼在跟著家裡人一起對他唱生日歌,他的恐懼雖然不曾讓他當場送命,卻也掀翻了他的蛋糕。
容城成為了這一旁支中的首位開眼者。
容家的大伯和容城的父親爭執到面紅耳赤。容家大伯掛電話的時候差點把手上的腕錶給砸了。倒是容嘉嘉,優哉遊哉再次遊說,三言兩語,就讓容城的此行做成。
容嘉嘉說:“你們這一旁支有足夠的力量去保護你們那邊唯一的指路人嗎?起碼,容城必須有掌燈人吧?”
喜歡南嘉記事請大家收藏:()南嘉記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