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大人帶著親兵以及其他的中軍將領撤出戰場後,這也就帶來了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剩下的明軍就是徹底失去了指揮中樞。
在通訊不發達的時代裡作戰,部隊的作戰,尤其是這種大規模的作戰,是極度依賴於旗幟的,而雙方主將的帥旗則是更為重要。
這不僅僅是用來激勵士氣,更是具有不可代替的指揮作用,帥旗在,代表著下屬的將領和士兵們能夠找到主心骨,他們回頭看的時候能夠看到自家的主帥,但是如果回頭看不到帥旗了,那麼就代表著主將已經跑了。
是的,並不是死,而是跑了!
因為在古代軍隊裡,可沒有什麼斬殺了主將後,來一個句大吼某某已死,然後敵軍就會崩潰的,人家是看是帥旗作戰,至於主將死不死,下面的普通士兵還真不知道,不可能你說敵人的主將死了就真的死了。
但是帥旗倒下了,那可就真代表著主將死了或者跑了。
這個時候,部隊也就相當於失去了指揮,而一支沒有統一指揮的部隊,其下場是可以預知的。
就和之前的明軍騎兵一樣,他們就是缺乏了統一的指揮,數十股騎兵基本是各打各的,打起來混亂無比,誰都不聽誰的,而這,還是他們實際上有一個名義上的指揮官。
然而這個指揮官只是臨時的,那些騎兵不信任甚至不服他,戰鬥的時候這個明軍騎兵將領根本就指揮不動下屬的其他明軍騎兵,只能是指揮本部以及少部分騎兵而已。
有了名義指揮官進行統一指揮的明軍騎兵都這樣了,如今明軍的主力步兵徹底失去了統帥,接下來會發生何等的混亂是可想而知的。
而且很關鍵的是,龍大人身為一個文官,他根本就沒有和其他職業將領那樣,對撤退做出詳細的安排,比如說先撤出那支部隊,後撤出那支部隊。
他只是簡單的下了一個撤退命令而已,至於怎麼撤退?拜託,本官可是科舉天才,你讓我背四書五經,寫一片八股文章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是你問我怎麼撤退,腦子秀逗了你,老子怎麼可能去學那些粗魯武夫的東西,簡直是有辱斯文!
滾一邊去,別礙著本官逃跑!
龍大人傷心絕望的走了,留下接近兩萬防線已經崩潰的明軍!
而這支明軍的防線已經是徹底崩潰,並且是失去了統一的指揮,好幾個前線的將領都試圖重新組織起來,不管是抵抗也好逃跑也好,但是這種情況下,哪怕是把趙子龍、張飛之類的名將拿出來,怕也是無法挽回局面了。
部分前線明軍高階將領的努力變成了徒勞,最後眼看著局勢已經是徹底無法挽回,他們也只能是緊隨龍大人之後,帶著親兵們先行撤退了,至於那些普通將士,這個時候他們也是管不了這些人的死活了。
反正對於這些高階將領而言,實際上普通士兵就是炮灰,更別提部隊裡過半都是臨時徵召的青壯和民夫了,把真正的核心,也就是他們各自的親兵帶走就行了。
隨著眾多明軍高階將領率領親兵撤退,明軍的全面大崩潰就是上演了。
片刻時間不到,整條戰線上已經是看不到明軍有組織的抵抗,不管是高階將領們還是普通士兵,一個個都是恨爹媽給自己少生了兩條腿,跑的不夠快。
明軍的全線崩潰,對於大唐新軍來說也是一場考驗,因為他們要儘可能的把這些明軍給留下來,不管是把他們擊殺還是把他們俘虜,都是需要儘可能的把他們給留下來,要不然的話,這些潰兵逃到北邊之後,極有可能被明軍將領重新組織起來。
到時候這些潰兵被重新組織起來,雖然士氣不會太高,但總歸是麻煩。
所以明軍徹底崩潰的時候,大唐新軍也是做出了相應的戰術改變,從之前的密集無比,以步兵營為基本單位的步兵方陣迅速散開,組成以隊為基本單位的小方陣,然後開始獵殺並俘虜明軍士兵。
恩,基本上就是一邊追上去一邊喊著;繳械不殺,跪下不殺之類的話。
在大軍徹底崩潰的情況下,很多已經跑不掉的明軍士兵,為了保全性命會相當果斷的扔下刀劍,然後跪跪在地上選擇投降。
甚至會有一些中低階軍官,率領著數十、數百人不等集體選擇投降,甚至投降的過程之中以及後續,他們還會幫忙大唐新軍維持俘虜的秩序。
這得益於大唐新軍一向來優待俘虜的傳統,眾多明軍投誠俘虜在大唐新軍裡都是混的好好的,不少大唐新軍的軍官,實際上就是早期投誠的明軍軍官。
而這種最為典型的代表就是曾子文了!
在明王朝的高階官員的口裡,曾子文已經是成為了大大的明奸,竟然背叛朝廷投靠了偽唐賊軍,而且還掉過頭來成為偽唐賊軍的一份子對明軍作戰,更關鍵的是,曾子文竟然還在偽唐賊軍那邊混的好好的,據說都被封爵了。
這樣的曾子文,在很多有心思投誠,或者是被迫投降的明軍軍官眼裡,就是最耀眼的指路明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有了曾子文的例子在,他們會想著,投誠偽唐賊軍興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當不了朱家王朝的將軍,當李家王朝的將軍也是不錯的嘛,興許還能混一個爵位,過一過開國功臣,富貴家族幾百年的癮頭。